谷雨节气如何养生 谷雨吃什么比较好

admin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加快、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大,易出现湿邪困脾、肝气升发不畅等问题。养生需重点兼顾“祛湿”与“养肝”,同时注意防过敏、防湿邪侵袭,为夏季健康打下基础。

一、谷雨饮食调养:健脾祛湿+柔肝养肝

1. 健脾祛湿:应对潮湿的关键

谷雨节气如何养生 谷雨吃什么比较好

谷雨时节湿气重,易导致食欲不振、腹胀、大便黏腻等症状,需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促进体内湿出。常见食材包括:薏米、赤小豆、白扁豆、山药、芡实、冬瓜、玉米须、茯苓、莲藕、鲫鱼等。推荐食疗方:

薏米红豆粥:薏米、赤小豆提前浸泡2小时,与大米同煮成粥,可健脾利湿、消肿减肥;

山药排骨汤:山药去皮切块,与排骨、红枣同炖1小时,能健脾补肺、益肾固精;

茯苓饼:用茯苓粉、面粉加水和面,烙成薄饼,可健脾宁心、利水渗湿。

2. 柔肝养肝:顺应春季升发

春季肝气当令,谷雨时肝气仍旺,需通过食物疏解肝气、滋养肝阴,避免肝火过旺。推荐食物:菠菜(滋阴平肝、助消化)、香椿(清热解毒、健胃理气)、荠菜(平肝明目、止血)、芹菜(降压降脂、疏肝利胆)、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菊花(清肝泻火、明目)等。注意“少酸增甘”,少吃酸性食物(如山楂、柠檬),避免抑制肝气升发。

3. 饮食禁忌

避免辛辣燥热食物(辣椒、生蒜、烈酒、咖啡),以免生热助火;

少吃“热性水果”(橘子、桂圆、榴莲),防止“火上浇油”;

忌过早食用冷饮冰品(如冰淇淋、冰镇饮料),避免损伤脾阳,加重湿气。

二、谷雨起居调养:防湿避寒,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规律,建议早上67点起床,晚上1011点入睡,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伤肝血。

防湿保暖:早晚温差大(可达10℃以上),需注意关节、腰腹、颈部的保暖,尤其是有风湿病史的人群,可佩戴护膝、护腰;避免久居潮湿环境(如地下室、阴雨天房间),淋雨后及时更换衣物。

保持环境干燥:室内注意通风,可使用除湿器或艾叶熏香(每周12次),降低空气湿度,减少霉菌滋生。

三、谷雨运动调养:适度舒缓,避免大汗

选择温和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瑜伽),每天运动306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宜(过度出汗会导致毛孔开泄,湿邪更易入侵)。运动时间建议选在上午或傍晚(避开中午高温),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同时缓解“春困”。

四、谷雨情志调养:调畅情志,平和心态

谷雨时节,肝气旺盛,易出现急躁易怒、抑郁低落等情绪波动。需保持身心舒畅,可通过以下方式调节:

听轻音乐(如古筝、钢琴曲)、阅读、绘画,转移注意力;

与朋友聊天、春游(戴口罩防过敏)、练习太极拳,疏解压力;

避免遇事忧愁焦虑,以防肝火上亢,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五、谷雨经络调养:祛湿疏肝,增强体质

按揉穴位:

阴陵泉穴(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脾经“排湿大穴”,每天按揉35分钟,可快速祛除脾湿,缓解腹胀、腹泻、水肿;

丰隆穴(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化痰要穴”,按揉35分钟,可化痰祛湿,改善咳嗽、痰多;

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凹陷处):肝经“原穴”,按揉35分钟(从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推揉),可疏肝泻火,缓解头痛、眩晕、目赤。

八段锦:重点练习“调理脾胃须单举”(第三式),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用力相争,可增加胃肠蠕动,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强胃。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