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之一个节气,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交节(太阳到达黄经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为“大”之意,指春天播种的植物至此已直立长大,标志着万物进入快速生长的旺季。日照时间显著延长,气温逐步升高,雷雨天气增多,为农作物的旺盛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光、热、水条件,故有“立夏看夏”之说(夏收作物如冬小麦、油菜进入生长后期,年景基本定局)。
立夏节气的主要习俗
1. 迎夏仪式:敬畏天时的古老传统
古代帝王十分重视立夏,周朝起便有“迎夏”仪式——帝王率文武百官前往京城南郊,身着朱红色礼服、佩戴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均用朱红色,以契合夏季“火德”(五行中夏季属火),表达对丰收的祈求。这一仪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节律的敬畏之心。
2. 尝新活动:品味时鲜的烟火气
立夏前后,新鲜果蔬大量上市,各地形成了“尝新”习俗。江南地区有“立夏见三新”:通常指樱桃、青梅、麦子(苏州);或嫩蚕豆、鲜笋、肉煮糯米饭(安徽);无锡人则偏爱黄瓜、杏子,常州人钟情刀鱼、鲥鱼,苏州人还会加入新熟的樱桃、青梅。这些时鲜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寓意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
3. 斗蛋游戏:童趣与祈福的结合
立夏这天,孩子们会煮好鸡蛋,装入五彩丝线编成的蛋套中挂在脖子上,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破者认输。民间认为“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季常见的食欲不振、乏力症状),五彩线也有消灾祈福的寓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感受节气的乐趣。
4. 立夏秤人:祈求健康的仪式感
立夏有“称人”的习俗,人们用大秤杆称体重(大人双手拉秤钩,孩童坐在箩筐内),司秤人一边报数一边说吉祥话(如“增福增寿”)。这一习俗源于对健康的关注,传说三国时孙夫人用此法照顾阿斗,民间延续下来,希望通过称量体重了解夏季身体状况,及时调整饮食作息。
5. 吃立夏饭:五谷丰登的象征
立夏饭是传统特色饮食,多用红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种颜色的豆类混合大米蒸熟(部分地区用乌树叶染成乌米饭)。五色饭寓意“五行平衡”“五谷丰登”,象征着对丰收的期盼,也是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
6. 饮食养生:顺应时节的饮食智慧
立夏后,气温升高,人们易烦躁上火,饮食宜清淡。传统习俗中,有“立夏吃蛋”(增强体质、预防疰夏)、“喝立夏茶”(七家茶,邻里互赠,预防疰夏)、“食粥度立夏”(苏家坨立夏粥,非遗项目,寓意健康)等,均体现了顺应时节的养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