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是传统婚姻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标志着男女双方正式确立未婚夫妻关系,也是两个家庭互相认可、筹备婚礼的起点。其议程通常围绕“家庭沟通、礼物交换、仪式确认”展开,兼顾传统习俗与现代简化需求。
一、订婚前准备:协商与筹备
1. 双方父母会面:
新人需提前与父母沟通,组织双方家长见面,共同商议订婚及结婚细节(如彩礼金额、嫁妆内容、结婚吉日、婚礼习俗兼容性等)。新人需担任“桥梁”角色,避免双方因意见分歧产生矛盾。
2. 筹备订婚物品:
男方准备:主要包括聘礼(彩礼、三金/五金,即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等,部分地区有“五金”扩展)、订婚戒指(象征对女方的承诺,可与求婚戒指共用)、酒席礼(折现补偿女方家办订婚宴的费用)、媒人礼(若由媒人介绍,需提前约定金额,通常略高于女方给的媒人礼)、亲友团礼物(如家乡特产、长辈喜爱的烟酒茶等)。
女方准备:主要包括回礼(将男方聘礼的一部分回赠,如烟酒糖茶、新郎结婚礼服/皮鞋等)、订婚宴(确定场地、菜品、装饰,通常由女方家主办,邀请族人、亲友作陪)。
3. 确定订婚日期与场所:
选择双方父母及亲友都方便的时间(如节假日、周末),优先考虑女方家中(体现对女方家庭的尊重),若家族亲友较多,也可选择酒店举办。
二、订婚当天流程:仪式与互动
1. 迎接宾客:
新郎与父母携带聘礼前往女方家,新人亲自迎接来宾,引导至指定位置就座(女方家主办的订婚宴,来宾多为女方亲友;酒店举办的订婚宴,来宾可涵盖双方亲友)。
2. 父母沟通商谈:
双方家长就之前未达成一致的细节(如彩礼支付方式、嫁妆清单、婚礼日期)进行最终确认,新人需回避,避免干扰长辈决策。
3. 互赠定情信物:
男方赠予女方:将准备好的订婚戒指戴在女方左手无名指上(象征“名花有主”,部分地方有“右手中指”的习俗,需提前确认),部分地区男方还需为女方准备见面礼(如项链、手镯)。
女方回赠男方:将男方聘礼的一部分回赠(如烟酒糖茶),并为新郎准备随身用品(如西装、皮鞋、手表),象征“互相关爱、共度人生”。
4. 敬茶改口:
新人向双方父母敬茶(先敬女方父母,再敬男方父母),长辈接过茶后说吉祥话(如“好好照顾对方”“早日成婚”),并给新人改口红包(象征接纳对方为“自家人”)。
5. 举行订婚仪式:
宣读订婚书:部分地区有“签订婚书”的习俗,新人共同签署预先准备的订婚书(内容包含双方姓名、订婚日期、承诺),并加盖手印,象征“名正言顺”。
合水仪式:将男方带来的水与女方带来的水倒入装有百合、玫瑰的容器中(象征“爱情融合”,部分地区有此习俗)。
家长致辞:双方父母发表简短讲话,表达对新人的祝福与期望(如“互敬互爱”“经营好小家庭”)。
6. 订婚宴:
仪式结束后,新人及父母邀请来宾入席用餐,新人需逐桌敬酒,感谢亲友的到来与祝福(敬酒顺序通常为长辈优先、女方亲友优先)。
三、订婚注意事项:避免踩坑
1. 定下吉日:
提前与双方父母沟通,选择双方都方便的时间(如节假日、周末),避免选择“忌讳日”(如长辈生日、传统节日)。
2. 礼节到位:
无论是交谈还是席间,新人及父母都应及时添茶续水、添酒布菜,给对方家长留下“有教养、懂礼貌”的好印象。
3. 尊重双方父母喜好:
男方需提前了解未来岳父母的饮食喜好与禁忌(如是否忌辣、是否素食),所携礼物应符合其口味(如岳父喜欢烟酒,可选择高档烟酒;岳母喜欢养生,可选择保健品)。
4. 父母商谈时回避:
双方家长商议婚事时,新人应适当回避,避免插话;若有异议,需与父母私下沟通,充当“调解者”,避免事态扩大。
5. 订婚宴后不说“再见”:
订婚宴结束后,新人及父母送客时,避免说“再见”(部分地区认为“再见”有不吉利的寓意),可直接说“慢走”“有空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