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为山卦详解 如何解读艮为山卦

admin

艮卦为《易经》第五十二卦,卦形为上下皆艮(重山叠嶂),核心精神是“止”——静止、阻止、适时而止。山的意象传递出巍然矗立、凝定如山的特质,双山对峙则喻示内外皆止:既是对身体行动的约束,也是对内心欲望、杂念的观照与平复。《彖传》强调“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指出“止”并非绝对静止,而是顺应时势的理性选择,动极思静、静极思动的动态平衡。

二、卦辞解读:止息妄念,物我两忘

卦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是艮卦的核心纲领:

艮为山卦详解 如何解读艮为山卦

“艮其背”:背是人体最不敏感的部位,象征止息外在感官的诱惑与妄念,回归生命的本体(如达摩面壁九年,通过静态修炼破除“相见”的执念);

“不获其身”:不再执着于“自我”的追求,放下对功名利禄的过度贪恋;

“行其庭,不见其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如庭院)活动时,内心不受外界干扰,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类似庄子“坐忘”的状态,忘却自我与外界的界限);

“无咎”:这种止观实践是正确的,不会带来负面结果。

三、爻辞详解:止观六阶,从形止到神定

艮卦六爻以“身体部位”为线索,展现“止”的境界从“形”到“神”的升华,每一步都强调“止贵得时”(停止要符合时势与本分):

1.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初六是卦之初始,阴爻居刚位(失位),象征“妄动初萌”。此时需及时遏止(如“止于足趾”),避免错误扩大。若能在恶念初起时截断(如孔子“见不善如探汤”),则无灾祸,且利于长久坚守正道。变爻为贲卦,警示需防“文饰其过”(用表面的修饰掩盖错误的根源)。

2.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六二阴爻居柔位(得位),象征“从众躁进”。小腿(腓)的行动受限于大腿(九三阳爻),若想阻止却无法控制上级或潮流(如“邯郸学步”,盲目跟随他人失去本真),则会心中不快。启示:需独立判断,忌盲从,保持内心的清醒。

3.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九三阳爻居刚位(得位但不居中),象征“强行抑欲”。腰部(限)是身体的关键部位,强行停止(如海瑞过度禁欲,反而影响家庭和谐)会导致“列其夤”(撕裂脊背的肉),内心焦虑如火烧(薰心)。警示:“止”需疏导而非压制,以柔济刚(如用兴趣转移欲望),避免僵化。

4. *** :艮其身,无咎

*** 阴爻居柔位(得位),象征“修身守静”。躯干是身体的核心,止于此处(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原不改其乐”),则能修身养性,获得内心的安稳。此时外境的干扰无法动摇内心(如“心静身自安”),变爻为旅卦,警示需防“漂泊失根”(虽静但仍需扎根当下)。

5.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六五阴爻居刚位(不当位),象征“慎言”。口舌(辅)是表达的工具,止于此处(如司马懿“装病拒曹”,闭口不言避杀身之祸),则言语有序(合时宜),悔恨会消失。启示:“言为心苗”,语默合时(该说时说,不该说时止),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6. 上九:敦艮,吉

上九阳爻居柔位(不当位但为终极爻),象征“止的终极境界——敦艮”。敦是敦厚、包容,艮是静止,二者结合(如王阳明“此心光明”,以厚德载物滋养万物),则能“止于至善”。此时静止不再是压抑,而是生养万物的力量(如冬藏春生,静极生动),变爻为谦卦,警示需守拙成大道(以谦逊的态度保持静止的境界)。

四、大象传启示:思不出位,静定生慧

《大象传》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君子从重山之象中领悟:

安守本分:不逾越自己的职责与本分(如诸葛亮隐居南阳,静观天下大势,待明主而出);

静定生慧:在静定中培养大智慧(如山德厚载,静能生明),避免浮躁与冲动。

五、现代应用场景:艮卦的当代智慧

艮卦的“止观”智慧对现代生活仍有重要启示:

心灵疗愈: *** “艮其身”对应正念疗法,通过专注呼吸、止观破焦虑妄念(如扎根当下的练习,缓解职场压力);

投资决策:六二“不拯其随”对应价值投资,拒绝从众泡沫(如巴菲特“别人恐惧我贪婪”,坚守价值底线);

科技:大象“思不出位”对应技术红线,防止技术异化(如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划定技术应用边界,避免越界);

教育本质:上九“敦艮”对应素质教育,拒绝排名竞争(如芬兰教育以“无竞争童年”厚植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