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几月到几月 三伏天不能做什么

admin

三伏天是我国农历小暑与处暑之间的一段高温高湿时期,通常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其起止时间依据传统“干支纪日法”计算: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起点,立秋后的之一个庚日为末伏起点,初伏与末伏各固定为10天,中伏则为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至立秋前最后一个庚日之间的时段(10天或20天),因此三伏天总时长在30至40天之间波动。

以2025年为例,夏至为6月21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7月20日(初伏),立秋为8月7日,立秋后之一个庚日为8月9日(末伏),故2025年三伏天为7月20日至8月18日,共计30天(初伏7月20日7月29日、中伏7月30日8月8日、末伏8月9日8月18日)。

三伏天不建议做的事

三伏天是几月到几月 三伏天不能做什么

1. 过度贪凉:过量食用冰饮、生冷瓜果(如西瓜、冰镇啤酒)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食欲不振;长时间待在低温空调房(温度低于26℃)、直吹空调(尤其是肩颈、腹部)或整日关窗吹空调,可能引发感冒、头痛或“阴暑”(寒邪内侵);出汗后立即洗澡(尤其是冷水澡)会导致毛孔骤缩,体内热量无法散发,易诱发感冒或加重体内湿气。

2. 剧烈运动:三伏天高温高湿环境下,剧烈运动(如爬山、长跑)会增加体内钾元素流失,加重心脏负担,易引发中暑或心梗。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八段锦、太极拳),运动后避免大量饮用冰水。

3. 不合理饮食:长期大量饮用绿豆汤(绿豆性寒)易伤脾胃,建议每周12次,每次1碗,不宜空腹饮用;过于清淡的饮食(如完全不吃肉类)无法满足夏季高消耗需求,应适当补充鸡、鸭、瘦肉、鱼类等营养食品,搭配新鲜蔬果(如苦瓜、西红柿)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4. 情绪波动:高温环境下易引发“情绪中暑”(烦躁、易怒、焦虑),此时应保持心态平和,通过、听琴、阅读等方式调节情绪,避免“大怒烦躁”伤肝伤神。

5. 忽视午睡与补水:夏季昼长夜短,应养成早睡早起、睡子午觉的习惯(午睡1530分钟),避免熬夜;不要等口渴后再喝水,应定时补充(如起床时、睡觉前、洗澡后),优先选择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如汽水、果汁),以免影响消化或诱发肥胖。

6. 不当使用“热养” *** :冬病夏治(如艾灸、三伏贴)虽适合虚寒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胃痛),但体热、阴虚火旺(如平时口干舌燥、皮肤易过敏)者不宜使用;热水泡脚虽有助于祛湿助眠,但水温不宜过高(40℃左右),时间不宜过长(1520分钟),避免烫伤或加重心脏负担。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