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虚构的鳞虫之长,为十二生肖中唯一不存在于现实的动物,却在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其形象是多种动物特征的综合:《尔雅翼》记载“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论衡》描述为“马首蛇身”,体现了古人对“完美生物”的想象。
关于龙入选十二生肖的传说,主流说法有两种:一是威严受封说,远古时期龙与虎因威严均想成为兽王,玉帝裁决二者同为兽王——虎掌陆地百兽,龙辖水域水族,均入选十二生肖;二是借角增威说,无角之龙为争兽王之位与虎相斗难分胜负,玉帝命其赴天宫评理。龙恐玉帝小看自己,借公鸡之角增添威风,后虽获兽王称号(水族之王),但因担心还角后失去水族敬畏,便拒不归还,从此潜入水中,成为生肖之一。
十二生肖龙首(圆明园兽首)简介
圆明园十二生肖龙首是圆明园海晏堂前“水力钟”喷泉的核心构件,属于清代皇家园林艺术的瑰宝。它由意大利宫廷画师郎世宁设计(融合西方造型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法国人蒋友仁监修、中国皇家宫廷匠师 *** ,于清乾隆年间(18世纪中期)建成。
龙首的外观与功能颇具特色:以清廷精炼的红铜为材质(历经百年不锈蚀),身躯为石质,呈盘坐姿态,高约50厘米;作为“十二生肖报时喷泉”的一部分,十二生肖兽首人身像以八字形分列喷水池两旁,每个时辰对应一只兽首喷水(如辰时龙首喷水),正午时分十二兽首同时喷水,场面壮观,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龙首铜像遭掠夺并流失海外。此后,其踪迹成为文物追索的重要线索:据记载,19世纪起龙首被法国德萨马雷家族(如康特·德萨马雷,中文名谢满禄)收藏;2018年12月,疑似龙首出现在法国巴黎小型拍卖会,最终以2400万元人民币被华人买家购得,但其真伪仍有争议。截至2025年,龙首仍下落不明,是中国文物流失的典型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