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当天女方送亲流程

admin

1. 确定送亲人选:传统习俗中,送亲人员需符合“权威、体面、吉祥”的要求。通常包括新娘的舅父、叔伯、伯父等男性长辈(需儿女双全、无丧偶/离婚/再婚经历),以及亲兄弟姐妹、表/堂兄弟姐妹等平辈亲属;父母一般不直接送亲(部分地区称“父母不送女儿出嫁”)。需避免“姑不娶姨不送”的禁忌(姑谐音“孤”、姨谐音“疑”,被认为不吉利)。送亲人数需为双数(寓意“好事成双”),一般为515人(如7人常见),确保与男方迎亲人数(奇数)匹配,符合“去单回双”的传统(新娘嫁出前为单数,与新郎回家后变为双数)。

2. 准备嫁妆与礼品:送亲时需携带新娘的嫁妆(如缝纫机、梳妆台、组合柜、衣物、首饰等,部分地区有“陪嫁田”“压箱钱”等传统物品),并由专人负责搬运(如“小宾”指护送嫁妆的童男子)。部分地区要求给新娘打伞的人需是“有儿有女的全福人”,抱公鸡的需是十岁左右小男孩(象征“吉祥”)。

二、送亲当天的流程

结婚当天女方送亲流程

1. 出亲酒(嫁女酒):结婚当日,女方家会举办早宴,称为“出亲酒”或“嫁女酒”,宴请女方亲友及送亲人员。宴毕,进行开脸仪式(请已生育的妇女用线绾成剪刀状,绞去新娘脸上的汗毛,象征“褪去稚气、转为成人”),随后新娘开始“哭嫁”(与母女、姊妹围在一起哭泣,表达对娘家的依恋,部分地区已简化为形式化的“哭”)。

2. 出发前往男方家:新娘换上婚纱/礼服,在送亲人员的陪同下前往男方家。部分地区有特殊仪式:如用拖拉机运送嫁妆(拖拉机前后贴“喜”字),送亲孩子坐在车上,新娘坐前面,大宾坐最后一辆;用红伞为新娘遮阳(象征“开枝散叶”),抱公鸡(象征“吉祥”)跟随。

3. 途中与到达:送亲队伍需在吉时出发(避免延误男方迎亲时间),途中保持庄重(避免争吵、嬉闹)。到达男方家时,需燃放鞭炮迎接,送亲人员下车后,由男方派人引导进入家中。

三、到达男方家的仪式

1. 入门与拜别:新娘到达后,需在门口稍作停留(部分地区有“拦门”习俗,男方伴郎需发红包或做小游戏讨吉利),随后由新娘兄弟(或堂表兄弟)背至婚车/洞房(象征“新娘不带走娘家一尘一土”)。新娘上车前,需由伴娘打红伞遮挡;上车时,新郎为新娘开门,新娘先进头车后座,伴郎为新郎开后排门,新郎上车后,伴郎上副驾驶。到达男方家后,新娘需敬茶改口:先向公公敬茶(改口称“爸”),再向婆婆敬茶(改口称“妈”),公公婆婆需给新娘红包(象征“接纳”);随后新郎向岳父母敬茶改口,岳父母同样给红包。

2. 送亲人员待遇:送亲的“大宾”(长辈)需坐男方家的上席(首席),由男方长辈作陪,宴席开始前不动筷子,其他人不敢先动。宴毕,“大宾”会作为女方代表,向男方父母交代新娘“要孝敬公婆、恪守妇道”,并拜托男方父母“ *** 、包涵”新娘,随后双方握手告别。

四、送亲的忌讳

1. 人数忌讳:避免单数(需双数),防止“去双回单”(认为不吉利)。

2. 人员忌讳:父母不送亲、姑姨不送亲(谐音不吉利);孕妇、丧偶/离婚/再婚人员不宜送亲(认为会“冲撞喜气”)。

3. 行为忌讳:送亲时避免争吵、嬉闹(保持庄重);新娘需正面前行(象征“未来光明”),避免倒退;送亲人员需穿正式、庄重的衣服(避免过于花哨或暴露)。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