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反应出的那些疾病

admin

耳朵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许多疾病都会通过耳部症状发出信号。常见的耳部表现包括耳痛、耳漏(耳溢液)、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不同症状往往指向不同的疾病或病因。

一、耳痛:多与炎症、外伤或肿瘤相关

耳痛是耳部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分为原发性耳痛(耳部本身疾病引起)和继发性耳痛(邻近或远隔器官疾病反射引起)。

耳朵反应出的那些疾病

原发性耳痛:

外耳道炎:多因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挖耳、耳朵进水导致,表现为耳道皮肤红肿、发热、剧痛,咀嚼或牵拉耳廓时疼痛加重,常伴耳道分泌物增多。

急性中耳炎: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鼻炎)引起,表现为单侧耳痛(多为搏动性)、听力下降、耳鸣,严重时可出现发热、鼓膜穿孔流脓。

耳廓软骨膜炎:因耳廓受到摩擦、压迫或冻伤等 *** ,导致软骨膜无菌性炎症,表现为耳廓红肿、发热、疼痛,触碰时疼痛加剧,严重时可影响耳廓外形。

耳部肿瘤:如外耳道胆脂瘤、中耳癌等,肿瘤生长侵犯周围组织时,可引起持续性耳痛,常伴听力下降、耳漏、出血等症状。

继发性耳痛:

口腔疾病:如智齿阻生、磨牙嵌顿、龋病、扁桃体炎等,通过三叉神经、舌咽神经等反射至耳部,引起牵涉性耳痛,常伴口腔局部症状(如牙痛、咽痛)。

颞颌关节紊乱:颞颌关节炎症或功能紊乱,可导致耳前区疼痛,咀嚼或张口时疼痛加重,常伴关节弹响、张口受限。

二、耳漏(耳溢液):提示外耳或中耳病变

耳漏是指外耳道或中耳有液体流出,其性质、量和气味可反映不同的疾病。

耵聍(耳屎):正常耵聍为淡黄色、透明或油脂样,量少,无异味。若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可形成耵聍栓塞,表现为耳道堵塞、听力下降,耵聍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眩晕。

外耳道炎/湿疹:外耳道皮肤炎症或过敏时,可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常伴耳道瘙痒、红肿,分泌物多为黄色或白色。

化脓性中耳炎:中耳感染时,可有脓性分泌物,量较多,常伴耳痛、听力下降、发热,严重时可出现恶臭脓液(提示胆脂瘤可能)。

脑脊液耳漏:头部外伤或手术后,若出现清水样耳漏,无黏性,低头时加重,需警惕脑脊液耳漏(可能合并颅内损伤)。

耳部肿瘤:如外耳道癌、中耳癌,可出现血性分泌物,常伴耳痛、听力下降、出血。

三、听力下降:分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

听力下降是耳部疾病的常见表现,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传导性聋(外耳/中耳问题)、感音神经性聋(内耳/听神经问题)和混合性聋(两者兼有)。

传导性聋:

耵聍栓塞:耵聍堵塞外耳道,导致声音无法正常传导,表现为听力逐渐下降,取出耵聍后可恢复。

分泌性中耳炎:因咽鼓管阻塞(如感冒、鼻炎、坐飞机后)引起,表现为听力下降(多为低调)、耳闷、耳鸣,儿童多见(因咽鼓管发育不完善)。

鼓膜穿孔:外伤或中耳炎导致鼓膜破裂,表现为听力下降(多为轻中度)、耳鸣、耳漏。

感音神经性聋:

突发性耳聋:突然出现的听力下降(多在72小时内),常伴耳鸣、眩晕,多与病毒感染、内耳血管痉挛、噪声 *** 有关,需尽早治疗(越早越好)。

噪声性聋: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如工厂、音乐会、耳机音量过大),导致耳蜗毛细胞损伤,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常伴耳鸣。

老年性聋:年龄增长导致内耳功能退化,表现为双侧对称性听力下降(多为高频先受累),常伴言语识别率下降。

混合性聋: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中耳炎症导致鼓膜穿孔、听小骨破坏(传导性聋),同时合并内耳毛细胞损伤(感音神经性聋),表现为混合性听力下降。

四、耳鸣:多与内耳、听神经或全身因素相关

耳鸣是指在没有外部声源的情况下,耳内或头部出现异常声音(如嗡嗡声、蝉鸣声、流水声、心跳声),可分为主观性耳鸣(仅自己能听到)和客观性耳鸣(他人或检查仪器能听到)。

主观性耳鸣:

外耳/中耳疾病:如耵聍栓塞(低调“沙沙声”)、外耳道异物(与异物活动相关的声音)、分泌性中耳炎(低调“轰轰声”)、急性中耳炎(搏动性耳鸣)。

内耳/听神经疾病:如梅尼埃病(持续性低音调流水声,后出现高音调蝉鸣)、噪声性聋(高音调蝉鸣)、药物性聋(如链霉素引起的耳鸣,提示耳中毒)、老年性聋(高音调蝉鸣)。

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血压升高时耳鸣加重)、贫血(心动过速时耳鸣)、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引起)、颈椎病(神经受压引起)。

客观性耳鸣:

血管源性:如颈动脉瘤、血管畸形、高血压,耳鸣与脉搏跳动一致(“咚咚声”)。

肌肉痉挛性:如咽鼓管周围肌肉痉挛、中耳小肌肉痉挛,耳鸣为“嗒嗒声”。

五、眩晕:多与前庭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相关

眩晕是指自身或外界景物发生运动错觉(如旋转、摇晃),常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可分为前庭外周性眩晕(内耳/前庭神经病变)和前庭中枢性眩晕(脑干/小脑病变)。

前庭外周性眩晕:

梅尼埃病:内耳膜迷路积水,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耳鸣(低频)、听力下降(波动性)、耳闷胀感。

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头部位置改变(如翻身、起床、仰头)时出现短暂眩晕(数秒至数十秒),伴眼球震颤,多与耳石脱落有关。

迷路炎:中耳炎累及内耳,导致突发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常伴恶心、呕吐。

前庭中枢性眩晕:

脑干/小脑肿瘤:如听神经瘤、脑膜瘤,表现为进行性眩晕(持续数周至数月)、平衡障碍、肢体麻木,常伴头痛、呕吐。

脑血管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表现为突然剧烈眩晕、言语障碍、肢体无力,需紧急就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