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除陈布新,辞旧迎新:“尘”与“陈”谐音,扫尘的核心寓意是通过清扫房屋内的积尘、蛛网、旧物,将过去一年的“穷运”“晦气”“陈旧”统统扫出门外,以全新的洁净环境迎接新年,寄托着人们对“新年新气象”的美好期许。这一习俗延续了上古时期年终扫除的传统,逐渐演变为极具仪式感的年节活动。
2. 驱邪除灾,祈福安康:传统观念中,脏乱的环境易滋生瘟疫与邪祟,扫尘不仅能清洁卫生,更能通过“扫秽”的动作驱走疾病、灾祸,保护家人平安。民间认为,扫尘后家中窗明几净、整洁有序,能避免邪灵侵扰,为新岁带来吉祥与顺遂。
3. 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美德:扫尘习俗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环境卫生的重视。早在尧舜时代,人们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这一习俗不仅是年节仪式,更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承,提醒人们保持生活环境的整洁,预防疾病。
二、关于二十四扫房子的传说
1. 三尸神妄奏与灶神相救传说:古时候,玉皇大帝派“三尸神”常住人间,负责监督人类善恶。三尸神心怀不轨,经常在玉帝面前搬弄是非,诬告人间有人对玉帝不敬、意图谋反。玉帝大怒,命王灵官除夕夜下界,将有记号的人家全部诛杀。三尸神趁机在每家屋檐下留下蜘蛛网作为记号,企图灭绝人类。灶神得知此事后,偷偷告诉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我送上天之后,必须立即打扫房屋,清除所有蜘蛛网。”人们遵照灶神嘱咐,在腊月二十四这天彻底清扫房屋,将三尸神的记号全部清理干净。除夕夜,王灵官下界查看,只见人间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毫无罪恶痕迹,便如实向玉帝禀报。玉帝得知真相后,惩罚了三尸神,并规定此后每年腊月二十四为扫尘日,延续至今。
2. 神明归天期的“百无禁忌”传说: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神明“上天述职”的日子,人间只剩值日神等小神看守。民间认为,这段时间打扫房屋不必担心惊动神明,也不会冲撞家中神灵(如灶神)。人们选择在腊月二十四(紧接祭灶后)进行大扫除,既能彻底清理房屋,又能避开神明禁忌,放心大胆地清除积尘与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