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宴款待:在订婚或婚后设“谢媒酒”,由男方或女方家庭主请,媒人坐首席。如湖北大冶有“坐媒”(定亲当日设席)与“跑媒”(腊月送礼、次年正月再请)之分。
送“四样礼”或“五样礼”:以象征“成双成对、吉祥圆满”的实物为主,常见有:猪头(或整猪“头盒”)、整腿猪肉并留脚爪(寓“牵线引路”)、布料一丈二尺、糖果/莲花酥,部分地区另送鞋帽、枕头等。
“挑礼”上门:将礼品装入竹制礼箩,由专人挑送至媒人家,媒人家鸣放鞭炮迎送,受礼后回请一顿便饭,礼成。
叩拜致谢:部分地区(如湖北荆门)在“回门”后设礼,新人于神位前向媒人叩拜,并有“承蒙冰泮大人作伐……”等吉语与“敬酒三百杯”的礼数。
民族礼俗:如 *** 送枕头、鞋袜、羊肉方;土族围媒人唱谢媒歌、敬酒、喂炒面、额头贴酥油,设八盘或“土汉合席”款待。
二、礼金与现代方式
现金谢媒:金额依当地行情与双方关系而定,通常以偶数(如666、888、1001)寓意“顺、发、千里挑一”。
定制礼与实用礼:根据媒人喜好与年龄层选择,如养生礼盒、茶叶/酒水套装、定制刻字茶具/摆件、红色礼盒等,既体面又实用。
红包+鲜花:以红包为主,辅以一束寓意喜庆的花(如木槿、菊花在地域上需避开忌讳),简洁得体。
电子红包与合影留念:异地或时间紧时可先发电子红包,并合影、题写谢卡,后续补送实物更显诚意。
“媒礼”分次给:常见为“订婚一次、结婚一次”,或婚礼当日由双方父母分别致谢,避免遗漏。
三、地域与时机要点
时机把握:多在订婚或婚礼后进行;部分地区(如荆门)安排在回门之后;也有地方在婚礼当日即行致谢。
地域差异举例:
桂林:婚礼后由新娘父亲设宴重谢,并以猪头、整腿带爪猪肉、布料、鞋帽、糖果等装礼箩挑送,媒人至家时放鞭炮迎送。
四川犍为:在回门后行“谢媒”,新人曾需在神位前叩拜、致吉语并敬“三百杯”,今多改为糖果糕点、名酒与现金。
大冶:区分“坐媒”(定亲日重席)与“跑媒”(腊月送礼、正月再请)。
招远:婚后送猪肉、猪头谢媒,沿袭至今。
礼数与避讳:礼品以双数为宜;尊重民族与家庭禁忌(如部分 *** 家庭更看重食品);如媒人与两家无旧亲,礼到为止,避免过度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