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前接立秋、处暑,后续秋分、寒露)。从气候学划分来看,白露是暑热与凉爽的分界点,标志着孟秋结束、仲秋开始——此时太阳直射点持续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缩短、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加快,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可达816℃(部分地区甚至更大)。民间常以“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形容此时气温下降的速度,说明白露已进入典型的秋季气候阶段。
白露节气的由来
白露的名称源于自然现象与古人对季节的观察。自然现象层面:进入白露节气后,冷空气逐渐取代夏季风,夜间气温显著下降,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的茎叶或花瓣上,经清晨阳光照射,呈现晶莹洁白的颜色,故称“白露”。
文化内涵层面: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理论解释节气命名——“秋属金,金色白”,认为秋季的白色对应五行中的“金”,而“露”是秋季特有的自然现象,因此将此时节命名为“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明确记载:“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进一步阐释了“白露”名称的由来:既体现了秋季的气候特征(露凝),也暗示了气温的变化(气始寒)。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