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立秋后仍会炎热,“秋老虎”现象将持续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立秋是天文意义上秋季的开始,但气象学上的“入秋”需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22℃,因此立秋后我国多数地区仍处于高温时段。2025年立秋(8月7日)正值三伏天(末伏为8月9日至19日),暑热未消,且受“晚立秋”(农历闰六月十四,下午13:51立秋)、“母秋”等传统气候说法影响,高温消退较慢。
不同地区的炎热持续时间
北方地区(华北、东北):立秋后1520天(约8月底至9月初)开始转凉,早晚温差逐渐增大(可达10℃以上),但白天仍可能维持30℃左右;冷空气活动增多,“一场秋雨一场寒”现象明显。
长江流域(江浙沪、川渝):高温可能持续至9月中旬,其中重庆、武汉等“火炉”城市因“秋老虎”较强,可能延续20天以上;8月中下旬可能出现710天3840℃的极端高温。
华南地区(广东、福建):高温持续时间最长,可能持续至9月底甚至10月;受海洋气候调节,凉爽天气可能延迟到11月,部分年份“秋老虎”可达两个月。
2025年“秋老虎”的特殊性与强度
2025年为“晚立秋+母秋”组合,民间有“晚立秋热死牛”“母秋凶”的说法,预示高温消退较慢。但整体强度弱于2022年和2024年,9月中旬后大范围高温将显著减少。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秋季气温可能较常年偏高12℃,“秋老虎”仍有阶段性发威可能,江南、华南部分地区需防范8月下旬至9月初的短期高温反弹。
应对“秋老虎”的建议
生活起居:减少高温时段(10:0016:00)外出,如需外出做好防晒(涂防晒霜、戴遮阳帽);室内保持通风,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避免直吹。
饮食调理:多吃滋阴润燥食物(梨、百合、银耳、绿豆汤),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每日补充15002000ml水分,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绿豆汤补充电解质。
关注预警:密切关注副热带高压动态及短期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暑或降温准备;如出现头晕、乏力等中暑症状,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补充水分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