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忄”是汉字中常见的部首,由“心”演变而来,俗称“竖心旁”。其核心语义与人的心理活动、情感状态或行为态度密切相关,多数汉字通过“忄”旁传递情绪波动(如喜、怒、哀、惧)或心理特质(如善、恶、惰、慎)。
常见“忄”旁字分类举例
1. 基础高频字(日常使用频繁)
忙(事情多、不得空闲,如“忙碌”)、忆(回想、思念,如“回忆”“忆苦思甜”)、忧(发愁、担心,如“忧虑”“杞人忧天”)、快(速度高、愉快,如“快乐”“飞快”)、怀(心中存有,如“怀念”“怀抱”)、怜(哀怜、同情,如“可怜”“怜悯”)、怯(胆小、害怕,如“胆怯”“怯场”)、性(人或事物的特点,如“性格”“天性”)、情(感情、情绪,如“亲情”“心情”)、悔(后悔、懊恼,如“后悔”“悔改”)。
2. 情感表达类(聚焦情绪传递)
情(亲情、友情、爱情,如“情深意切”)、悦(喜悦、愉悦,如“悦耳”“赏心悦目”)、惜(珍惜、爱惜,如“惜时”“怜香惜玉”)、恨(怨恨、仇恨,如“怀恨在心”“恨铁不成钢”)、愤(愤怒、气愤,如“愤慨”“义愤填膺”)、惊(惊讶、吃惊,如“惊吓”“大惊失色”)、怖(恐怖、可怖,如“恐怖”“毛骨悚然”)、怪(奇怪、责怪,如“怪异”“埋怨”)、悼(悲伤、哀悼,如“悼念”“追悼”)。
3. 心理状态类(描述情绪波动)
惶(惶恐、不安,如“惶恐”“惶惶不可终日”)、愣(发呆、失神,如“愣住”“愣头青”)、惘(怅惘、迷茫,如“惘然”“怅然若失”)、憾(遗憾、悔恨,如“遗憾”“抱憾终身”)、惋(惋惜、可惜,如“惋惜”“扼腕叹息”)、忿(忿忿、生气,如“忿忿不平”)、懑(烦闷、愤懑,如“愤懑”“抑郁寡欢”)、怵(害怕、畏惧,如“怵头”“心有余悸”)、惴(惴惴、不安,如“惴惴不安”)。
4. 行为态度类(关联行为倾向)
惰(懒惰、怠惰,如“懒惰”“好吃懒做”)、慎(谨慎、小心,如“慎重”“谨言慎行”)、恪(恭敬、谨慎,如“恪守”“恪尽职守”)、忱(热忱、真诚,如“热忱”“忱挚”)、惋(惋惜、同情,如“惋惜”“怅然惋惜”)、怿(喜悦、高兴,如“怿悦”“心喜怿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