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晦气话与不吉利字眼:除夕被称为“吉祥夜”,忌说“死”“病”“穷”“倒霉”“破”“输”“败”等字眼,这类话语被认为会带来厄运。若不小心说漏,需用“童言无忌”化解,或通过吐唾沫、说吉祥话(如“碎碎平安”对应打碎器物)弥补。
2. 不敬之语与脏话:忌恶声谩骂、大声呵斥或说脏话,这种行为被视为对神灵不敬,可能导致来年倒霉。即使是日常争执,除夕夜也需克制情绪,保持和气。
3. 丧气话与消极言语:忌说消极、丧气的话(如“没希望”“完蛋了”),这类话语会破坏节日氛围,影响来年的心态和发展。应多说积极、鼓励的话,传递正能量。
4. 餐桌禁忌用语:吃年夜饭时,若吃饱了不能直接说“不要”,要说“有了”;若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忌说“没有了”,以保留“富足有余”的吉祥寓意。
二、除夕与春节的区别
1. 时间定义不同: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腊月三十或二十九,又称“大年夜”“岁除”),标志旧岁结束;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标志新年伊始。
2. 习俗侧重点不同:除夕的核心习俗是团圆与辞旧:家家户户吃年夜饭(团圆饭)、守岁(熬夜等待新年)、贴春联/窗花/福字、祭祖,强调家庭团聚与除旧布新;春节的核心习俗是迎新与庆贺:从初一开始,人们走亲访友拜年、舞龙舞狮、逛庙会、放鞭炮,侧重欢庆新年与祈福。
3. 意义内涵不同:除夕更注重家庭团聚与时间交替,是“旧岁与新年”的分界点,通过一系列仪式(如守岁、祭祖)表达对过去的与对未来的期许;春节更注重新年的开始与社会联结,是“新年的庆典”,通过拜年、娱乐等活动传递团圆、和谐、繁荣的寓意。
4. 时间跨度不同:除夕仅指农历最后一天晚上;春节则涵盖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整个新年假期,部分地区甚至延续至正月十九,是持续时间更长的节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