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admin

产检是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的核心措施,需严格遵循时间节点完成各项检查。孕早期(12周前)需建立孕期保健手册,进行基本生命体征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妇科检查(子宫大小、附件情况)及血常规、尿常规、血型、乙肝五项、、艾滋病等筛查,确认宫内妊娠及胎芽、胎心情况;孕中期(1327周)每4周检查一次,包括唐氏筛查/无创DNA(1620周)、胎儿系统超声(2024周,“大排畸”)、糖尿病筛查(2428周,OGTT);孕晚期(28周后)每2周检查一次,重点监测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心监护及胎位,评估胎儿生长发育;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进行骨盆测量、分娩方式评估及胎儿宫内安危监测。产检前需空腹(部分血液检查)、携带保健手册及相关证件,如实告知医生病史及不适情况。

二、均衡饮食:胎儿发育的“营养库”

孕期饮食需兼顾营养均衡与热量控制,避免盲目进补。孕早期(前13周)胎儿生长缓慢,无需额外增加食量,保持孕前平衡膳食即可,若孕吐严重,可少食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粥、面条),每天保证至少130g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米饭),预防酮症酸中毒;孕中晚期(1440周)胎儿快速发育,需增加能量及营养素摄入,每天额外增加300kcal(孕中期)450kcal(孕晚期),重点补充优质蛋白质(鱼、禽、蛋、瘦肉,每天增加50100g)、钙(奶类500g/天,如牛奶、酸奶)、铁(红肉、动物肝脏,每周12次)、碘(碘盐+海带、紫菜,每周12次)。需控制高糖、高脂肪食物(如榴莲、油炸食品、蛋糕),避免体重增长过快(整个孕期体重增加11.516kg为宜,孕前BMI偏低者可增加12.518kg,偏高者控制在59kg),预防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需多吃新鲜蔬菜(每天300500g,其中一半为绿叶菜)、水果(每天200400g,如苹果、橙子),补充维生素及膳食纤维,避免生冷、 *** 性食物(如生鱼片、冰淇淋)。

怀孕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三、合理运动:母婴安全的“助推器”

适量运动可改善孕妇血液循环、增强体质、缓解腰背疼痛及水肿,有利于自然分娩。孕中晚期(14周后)可选择低强度、有节奏的运动,如散步(每天30分钟,分23次)、孕妇瑜伽(需专业指导)、游泳(水温适宜)或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潜水)及容易摔倒、腹部受压的活动。运动前需热身510分钟,运动过程中如有腹痛、出血、头晕等不适,需立即停止并就医。

四、避免有害物质:胎儿发育的“防护墙”

孕期需远离可能损害胎儿健康的有害物质。烟酒:吸烟(包括二手烟)会导致胎儿缺氧、生长受限,饮酒可能引起胎儿酒精综合征(表现为生长迟缓、智力低下、面部畸形),需绝对禁止;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如需用药需咨询医生(如感冒药、止痛药),避免使用四环素、安定等对胎儿有害的药物;辐射:避免接触X射线、CT等电离辐射(如需检查需告知医生怀孕情况,权衡利弊),减少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每天不超过2小时);化学物质:避免接触农药、油漆、染发剂、指甲油等化学物品,如需接触需戴手套、口罩。

五、情绪管理:母婴健康的“调节阀”

孕期情绪波动较大(如焦虑、抑郁),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如胎动异常、出生后情绪不稳定)。需保持积极心态,通过与家人、朋友聊天、参加孕妇课程、听轻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家人需给予关心和支持,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若有严重情绪问题,需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六、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的“关键环”

孕期免疫力下降,需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冲洗内部),勤换 *** (选择棉质、透气的 *** );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洗牙(每612个月一次),预防口腔感染(如牙龈炎);皮肤清洁:勤洗澡(选择淋浴,避免盆浴,防止污水进入),避免使用 *** 性护肤品(如含有酒精、香料的护肤品)。

七、识别异常信号:及时就医的“警示灯”

孕期需密切关注自身及胎儿情况,出现以下异常需立即就医:出血(可能为先兆流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剧烈腹痛(可能为宫外孕、流产、早产);胎动异常(孕28周后,胎动每小时35次为正常,若胎动突然增多或减少,可能为胎儿缺氧);流液(可能为胎膜早破,需立即平卧,抬高臀部,避免脐带脱垂);严重呕吐(无法进食、体重下降超过孕前5%,可能为妊娠剧吐,需补液治疗);头晕、眼花、胸闷(可能为贫血、妊娠高血压);下肢水肿加剧(休息后不消退,可能为妊娠高血压、肾脏疾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