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之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标志着万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在天文学上,立夏被视为夏天的起点;但在气象学上,入夏需满足“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超过22℃”的严格标准,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如东北、西北)要到6月甚至更晚才真正进入夏季。
立夏的传统食物
立夏的食俗因地域而异,但核心是“尝新”与“祈福”,通过食用时令食物庆祝初夏丰收,并寄托对健康、平安的期盼:
1. 立夏蛋
立夏吃蛋是普遍习俗,民间认为“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能增强体质、预防“疰夏”(夏季疲劳乏力、厌食消瘦的症状)。做法通常用茶叶末或核桃壳煮成“茶叶蛋”,孩子们会将蛋装入五彩丝线编成的蛋套中挂在胸前,还流行“斗蛋”游戏——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最后的“蛋王”象征健康胜利。
2. 立夏饭
又称“五色饭”,是南方地区的经典立夏食俗。用黄豆、黑豆、赤豆、绿豆、青豆加白粳米煮成,象征“五谷丰登、幸福安康”;部分地区(如杭州半山)的孩子们会结伴采槐豆、挖野竹笋,向邻里乞取米和肉,在野外搭灶烧煮成“野米饭”,寓意“自比乞丐,避灾祈福”。
3. 乌米饭
浙江、福建等地的传统美食,用“黑饭树”(乌桕树)的嫩叶浆汁浸染糯米,蒸熟后呈紫黑色,可根据口味添加白糖或咸菜。传说立夏吃乌米饭能“防疰夏、避蚊虫”,口感软糯清香,深受孩子喜爱。
4. 尝三新
又称“立夏见三新”,是江南地区的重要习俗,“三新”指新熟的时令食材,因地而异:
地三鲜:蚕豆、苋菜、黄瓜(或蒜苗),讨“发芽豆(发)”“红运当头(苋菜汤汁红)”“清爽一夏(黄瓜)”的彩头;
树三鲜:樱桃、枇杷、杏子(或青梅、杏子、樱桃),新鲜多汁,象征“红红火火”;
水三鲜:海螺、河豚、鲥鱼(或鲥鱼、鲳鱼、黄鱼),应节气享受新鲜水产。
5. 立夏羹
以米粉和时令蔬菜为主要原料,形态多为糊状。湖南长沙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汤丸,寓意“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强健身体的美好愿望);浙江地区则在米粉糊中加入豆腐干、蒜苗、猪肉、笋丁等,口感丰富,象征“丰收与团圆”。
6. 七家茶
起源于宋代的习俗,茶乡家家烹煮新茶,配以蜜饯、细果、糕点,馈送亲友比邻。民间认为“立夏饮七家茶,一夏不犯困”,既能提神消暑,又能增进邻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