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日的是大羿不是后羿

admin

射日的英雄是大羿,而非后羿——这一结论基于古代文献记载与神话传说的演变脉络,可从以下维度梳理:

一、文献中的“羿”与“后羿”:本称与混淆

先秦至汉代文献中,射日的“羿”均以本称“羿”或“大羿”记载,而“后羿”是后世对夏代有穷氏首领的称呼。《山海经·海内经》提到“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此“羿”即为射日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详细描述羿“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的事迹,文中均用“羿”而非“后羿”。晋代学者郭璞注《山海经》时明确指出,夏代“后羿”是因羡慕上古羿的善射而以“羿”为名,二者并非同一人。

射日的是大羿不是后羿

二、大羿与后羿的身份差异:时代与角色

大羿是帝尧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的神箭手,为尧帝效力,承担“恤下地之百艰”的使命。其事迹包括射落九日、诛杀猰貐、凿齿等凶兽,使天下恢复安宁,被民众视为“箭神”,并与嫦娥结为夫妻。

后羿(又称“夷羿”)是夏代(约公元前20世纪)有穷氏部落的首领,生活在太康、仲康时期。他通过射杀太康、控制夏王仲康,一度掌握夏朝实权,但因沉迷、不理政事,最终被亲信寒浞杀害。其历史角色是部落首领与篡权者,与“射日”无关。

三、“后羿射日”说法的由来:传说混淆

唐代以后,文学作品中逐渐将“羿”称为“后羿”,导致二者事迹混淆。例如,宋代梅尧臣《日蚀》诗用“后羿”指代射日英雄,元曲《西厢记》中也有“安得后羿弓”的表述。这种混淆源于后人对“羿”这一名字的泛化使用,将上古神话英雄与夏代历史人物混为一谈。

综上,射日的英雄是大羿,后羿是夏代的历史人物,二者虽同名但时代、身份与事迹完全不同。这一结论已被多数古代文献与神话研究证实。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