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礼包含的礼品有哪些

admin

一、传统中式过大礼清单(以“三书六礼”体系为例)

礼金:数额丰俭由人,常取双数寓“成双成对”。

礼饼:如龙凤礼饼等,部分地区按“担”计。

过礼包含的礼品有哪些

海味:常备四式/六式/八式,须含发菜(谐音“发财”),其余可配鲍鱼、蚝豉、元贝、冬菇、海参、鱿鱼、虾米、鱼翅、鱼肚等。

三牲:如鸡两对(两雄两雌),另猪肉3–5斤(讲究“起双飞”)。

鱼:大鱼或鲮鱼,取“有声(腥)气”。

椰子:两对,寓意“有爷有子”(父母不全者一对亦可)。

酒:洋酒或米酒4支。

四京果:荔枝干、龙眼干、核桃干、连壳花生。

生果:取“生生猛猛”之意。

茶叶与芝麻:多用种子寓意“生根立室、无反悔”(又称“油麻茶礼”)。

帖盒:内装莲子、百合、青缕、扁柏、槟榔两对、芝麻、红豆、绿豆、红枣、核桃干、龙眼干等;另常见有红头绳、利是、聘金、饰金,并备龙凤烛、对联。

《三书》:含聘书、礼书、迎书,为订婚与迎亲的重要书柬。

二、女方回礼与常见象征

回礼示例:茶叶与生果各一半、槟榔与椰子各一对、莲藕、芋头、石榴各一对、扁柏、柚叶,以及海味各一半、龙凤礼饼等。

给新娘的吉物:常见有长裤(寓“长命富贵”)、鞋(寓“同偕到老”)、红枣、花生(寓“早生贵子”)等。

礼数要点:礼品与礼金多为双数,并常以红布覆盖增吉。

三、地域与时代差异举例

老北京礼俗:过礼时由两位大媒押送,礼品讲究“鹅酒双鹅双酒或单鹅单酒、鲜鱼、猪腿/羊腿、糕点(如龙凤饼、状元饼、水晶糕)”,并强调“鹅必不可少”(取雁之信义)。

武汉(新洲区)地方志载:礼品常见鱼肉各8斤配黄花、木耳、百合、枣子等8样小菜,喜饼300–500个、大饼4个,并配香皂、毛巾、花粉、衣服、头巾、扇子等;20世纪70年代流行“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后加照相机称“带咔嚓”;80–100件嫁衣;1985年后流行给现金(约3000–5000元),亦有女方要求鱼肉各80斤、加喜糖、等。

侗乡玉屏:男方在婚庆前三天“过礼”,除四季衣被外,常见肉、酒、糖、烟、红粑等,数量多与女方“花圆酒”筵席规模相合;新娘出嫁时身上不带娘家一物,以免“带走衣禄”。

四、筹备要点与实用建议

择吉与送礼人:多在婚礼前15–20天的吉日进行;由两位或四位“全福”女性亲属及媒人送至女方家。

数量与包装:礼品、礼金宜取双数;常以红布覆盖;帖盒、礼单清楚列明物品与数量。

沟通与量力:礼品与礼金额度由双方家庭事先商议、量力而行,重在礼数与诚意。

流程衔接:过礼后常与请期/报期、后续安床、上头等环节相衔接,注意吉时与吉物。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