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你是讨好型的性格吗

admin

请根据以下21条具体行为/感受,符合则打“√”,不符合则打“×”,最后统计“√”的数量对应结果:

测试题目

1. 害怕与他人发生争执,一旦发生,会将错都归咎到自己身上。

测你是讨好型的性格吗

2. 无法拒绝他人的请求,即使要求很过分(如占用大量时间、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也会硬着头皮完成。

3. 很怕麻烦别人,能自己完成的事绝不求助于人,否则会感觉“亏欠对方”。

4. 在团队讨论或决策时,很少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习惯静静观察他人的反应。

5. 做事情时优先考虑他人的感受,很少顾及自己的需求(如为了陪朋友放弃自己的计划)。

6. 非常看重别人的看法,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如发朋友圈后反复查看点赞和评论)。

7. 面对比自己厉害的人(如领导、权威人士),常常怯懦,不敢展现自己的真实能力。

8. 内心极度敏感,能快速感知他人的情绪变化(如朋友心情不好,立刻察觉并为此焦虑)。

9. 主动道歉的频率很高,即使不是自己的错,也会因为担心对方不高兴而道歉。

10. 觉得自己每天都很忙,都在应付他人的需要,却很少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11. 总是附和别人的观点,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如聚餐时别人点的菜不合口味,也会说“没关系”)。

12. 性格温和,很少发脾气,害怕冲突,认为“争吵会破坏关系”。

13. 守规矩、听话,从小到大很少挑战父母、老师或权威的规则。

14. 身边有很多朋友,但内心深处感觉不到“被真正需要”或“被爱”。

15. 不能向别人提要求(即使是合理的需求,如借钱、帮忙),因为害怕被拒绝。

16. 别人对你好(如送你礼物、帮你办事),你会不知所措,甚至觉得“内疚”——好像自己不配得到。

17. 有深深的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够好”,不敢争取机会(如晋升、表白)。

18. 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时,会觉得“自己没做好”,陷入自我否定。

19. 害怕被孤立,希望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个“好人”,为此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

20. 界限感不清,过度为他人负责(如朋友的情绪低落,会觉得“是我没做好才让他这样”)。

21. 无论做什么事,都希望有人同意自己的做法,害怕“特立独行”会被排斥。

结果分析

骨灰级讨好者(1521个“√”):

讨好行为已深度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习惯性的“生存模式”。你几乎不会拒绝他人,即使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或情绪也在所不惜;极度害怕冲突和被孤立,会通过“迎合”来换取他人的认可;自我价值感极低,认为“只有让别人满意,自己才有存在的价值”。这种模式会让你长期处于疲惫、压抑的状态,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资深讨好者(914个“√”):

讨好行为已成为你人际交往中的“固定模式”,虽未完全占据生活,但已影响你的生活质量。你会在“满足他人”和“照顾自己”之间摇摆,偶尔会因为“委屈自己”而感到不满,但又害怕改变会破坏关系;在熟悉的人面前可能会稍微放松,但在陌生或不熟悉的环境中,依然会本能地讨好他人。

轻度讨好者(08个“√”):

你有轻微的讨好型人格表现,但尚未影响核心的自我认知和生活节奏。你能在大部分时候保持自我,只是在“细枝末节”上(如偶尔附和他人、不好意思拒绝小请求)表现出讨好行为;这种行为更多是“社交礼貌”,而非“牺牲自我”,不会让你感到过度压抑。

后续建议

若测试结果显示你有讨好型人格倾向,可以尝试以下步骤调整:

1. 觉察自己的“讨好模式”:记录下每次讨好他人的场景(如“今天帮同事做了他的工作,因为他看起来很忙”),分析背后的情绪(如“我害怕他不高兴”“我希望他觉得我好相处”)。

2. 练习说“不”:从小的请求开始,尝试拒绝(如“抱歉,今天的聚餐我不能参加,我还有事”),逐渐扩大自己的“拒绝边界”。

3. 关注自身需求:每天花10分钟问问自己“我今天想要什么?”“我的感受是什么?”,优先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如休息、爱好)。

4. 提升自我价值感:列出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如“我会画画”“我工作认真负责”),每天对着镜子说“我值得被爱,因为我本身就是有价值的”,逐步打破“只有讨好他人才能被认可”的认知。

需要注意的是,讨好型人格的改变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强迫自己立刻“完全改变”,而是慢慢找到“自我”与“他人”的平衡。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