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髫和总角的区别是什么 古代儿童称谓一览表

admin

1. 发型差异:垂髫是古代儿童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头发呈下垂状而得名;总角是古代儿童将垂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 指代年龄:垂髫主要指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女童约37岁,男童约38岁);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女童约813岁,男童约914岁)。

3. 出处不同:垂髫最早见于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以“垂髫”代指儿童;总角最早出自《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用“总角”形容少年时期的欢乐。

垂髫和总角的区别是什么 古代儿童称谓一览表

二、古代儿童称谓一览表(按年龄排序)

称谓 | 年龄范围 | 含义说明

度 | 0岁 | 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 | 0岁 | 未满周岁的婴儿,因皮肤呈红色而得名

襁褓 | 01岁 | 用襁褓包裹的婴儿,代指婴幼儿

汤饼之期| 婴儿出生三日 |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称“汤饼筵”

牙牙 | 12岁 | 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

孩提 | 23岁 | 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始龀 | 7岁(女)、8岁(男)| 儿童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又称“龆年”

髫年 | 7岁(女)、8岁(男)| 儿童垂发未束的年龄,与“始龀”同指换牙初期

总角 | 814岁 | 儿童将头发扎成两角的时期,代指幼年

九龄 | 9岁 | 泛指九岁儿童

指数之年| 9岁 | 古代儿童九岁时开始学习数数,故称

黄口 | 10岁以下 | 原指雏鸟的嘴,代指十岁以下的儿童

幼学 | 10岁 |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代指十岁

外傅之年| 10岁 | 儿童十岁时出外就学,故称

金钗之年| 12岁(女) | 女孩十二岁时开始戴金钗,代指十二岁

豆蔻年华| 1314岁(女) | 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舞勺之年| 1315岁(男) | 古代十三岁男孩学习文舞的时期,代指少年

及笄 | 15岁(女) | 女子十五岁时行笄礼,用簪子绾住头发,表示成年

束发 | 15岁(男) | 男孩十五岁时将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代指成童

舞象之年| 1520岁(男) | 古代十五岁以上男孩学习武舞的时期,代指青少年

弱冠 | 20岁(男) | 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表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