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养生注意什么

admin

白露是秋季第三个节气,此时昼夜温差显著增大(可达10℃以上),空气湿度下降,“燥”与“凉”成为主要气候特征。养生需围绕“防凉燥、护阳气、养肺阴”展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 饮食:滋阴润燥,少辛增酸

饮食需以“润”为核心,兼顾收敛肺气。多吃滋阴润燥食物:如银耳、百合、梨、蜂蜜、麦冬、莲子等,可通过煮水、煲汤(如银耳莲子羹、秋梨膏)等方式食用,缓解皮肤干燥、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等“秋燥”症状;适当增酸:酸能收敛肺气,避免肺气过度耗散,可食用葡萄、山楂、石榴等酸性水果;少吃辛散食物:减少生姜、辣椒、花椒等辛辣 *** 性食物,此类食物易助燥伤阴,加重身体不适。应避免暴饮暴食,选择清补食材(如山药、莲藕、鸭肉、银耳),减轻脾胃负担。

白露节气养生注意什么

2. 起居:早睡早起,重点防凉

早睡早起顺应秋气: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顺应秋季阳气收敛、阴气增长的规律,有助于养肺护阴、增强免疫力;重点防凉:“白露身不露”,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注意腰腹、脚部和肩颈部位的保暖(如穿薄外套、换薄被、穿袜子),避免穿露脐、露脚踝的衣物,以防寒邪入侵引发感冒、腹泻、关节疼痛等问题;调节室内湿度:秋燥明显时,可在室内放置加湿器(湿度保持在40%60%),或摆放绿萝、吊兰等绿植,缓解空气干燥,同时注意开窗通风(选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避免寒风直吹)。

3. 情志:平和养心,避免悲秋

秋季对应“肺”,而“肺主悲”,“悲则气消”,易引发低落情绪。需调节情志,保持心情平和:多外出散步、欣赏秋景(如赏菊、观红叶),或与亲友交流,避免因秋景萧瑟产生抑郁情绪;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可适当参与轻松愉快的活动(如唱歌、品茶),调节情绪,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4. 运动:适度敛气,动静结合

运动需避免大汗耗气,选择温和、舒缓的项目: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运动强度以“微汗即止”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有助于拉伸筋骨、促进气血流通、调息养神,同时增强心肺功能和抗寒能力。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中青年人可选择慢跑、瑜伽,做到动静和谐。

5. 防病:警惕秋燥与旧病复发

防秋燥:秋燥易伤津液,导致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粗糙、干咳少痰等症状,需多喝水(少量多次,每次200ml左右,水温3540℃),补充体内津液;防旧病复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胃肠道疾病等患者,需注意保暖(避免接触冷空气、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减少外出,饮食清淡(避免食用鱼虾、生冷、辛辣煎炸食物),遵医嘱用药,预防病情加重。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