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元旦放假1天,不调休。具体日期为1月1日(星期三),当天无需上班或上学。此次放假安排是根据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确定,属于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旨在让公众有时间迎接新年的到来。
元旦节的风俗文化
元旦作为公历新一年的之一天,其风俗文化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有延续千年的古 *** 俗,也有当代社会的新风尚。
1. 传统起源与名称演变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意为“初始之日”(“元”为开始,“旦”为日出)。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时期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改为公历1月1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
2. 传统习俗
扫尘:源于尧舜时代的“除陈布新”习俗,人们打扫房屋内外,寓意扫除穷运、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放爆竹:传说“年”是吃人的怪物,爆竹声能吓跑它,保护家人安全。如今放爆竹更多是为了增添喜庆氛围。
吃特色美食:
年糕:取“年年高”之意,象征生活和事业步步高升,南方多用糯米 *** ,北方则为黏黍;
椒柏酒:用花椒和柏树叶浸制的酒,寓意去病长寿,东汉时期已流行;
五辛盘:由大蒜、小蒜、韭菜等五种辛辣蔬菜组成,寓意迎新接福、健康长寿;
桃汤:用桃叶、枝、茎煮沸的饮品,古人认为能驱邪避祟。
贴春联与年画:春联以对仗工整的文字表达美好祝愿,年画则通过吉祥图案传递喜庆,两者均为春节的重要装饰,但起源可追溯至元旦。
守岁:除夕夜家人团聚,熬夜迎接新年,寓意珍惜时光、辞旧迎新。
3. 当代新风俗
跨年活动:现代社会流行举办跨年晚会、灯光秀、烟花表演等活动,如北京颐和园的跨年灯光秀、上海外滩的跨年倒计时,吸引大量人群参与。
旅游度假:许多人选择元旦假期外出旅游,放松身心,国内热门目的地包括三亚、丽江、哈尔滨等。
线上庆祝:通过社交媒体发送新年祝福、视频通话与亲友互动,成为当代元旦庆祝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