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是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中的“送穷日”,承载着人们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这一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便已盛行,民间通过一系列仪式表达对富足生活的向往。
一、“穷鬼”的传说:贫穷的象征
民间对“穷鬼”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源自上古帝王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喜穿破衣烂衫(即使给新衣也会扯破或烧洞)、爱喝稀饭,死后被奉为“穷子”;另一说与姜子牙的老婆马氏有关,她嫌贫爱富,被姜子牙封为“穷神”,有“遇破即归”的特性(遇到破旧物品便会停留)。这些传说让“穷鬼”成为贫穷、厄运的象征,送穷便是为了将其驱逐。
二、核心习俗:送穷的具体仪式
1. 彻底大扫除:“扫穷根”
初六这天,全家动手进行大扫除,重点清理房屋角落、庭院的积灰与垃圾(部分地区称“挹肥”,即清理春节期间积累的污秽)。扫地时需从门口向内扫(避免财气外流),最后将垃圾装袋扔至离家远的垃圾桶,象征“送穷鬼出门”。古时还会将垃圾与破衣烂衫焚烧,进一步强化“送穷”的寓意。
2. 祭送穷神:仪式感十足
备“穷饭”:部分地区会熬一锅杂粮粥(如玉米、红豆、花生等),盛一碗放在门口或路口,念叨“穷鬼吃饱快上路,金银财宝留我家”,既有送穷之意,也体现积德之心。
纸扎焚烧:用纸扎成“穷鬼”形象(或剪5个纸小人),写上“穷鬼”字样,焚烧后随风飘散,寓意“彻底摆脱穷困”。
3. 12岁男孩“送穷”:六六顺的吉祥符号
民间认为“12是6的2倍(六六顺)”,因此喜欢让当年满12岁的男孩参与送穷。这些男孩通常打扮成“刘海戏金蟾”的形象(穿红披绿,背5个纸剪的小人),上街走动。谁抢到男孩身上的小人,便被认为“抢到财神”,新的一年会发财;被抢者则视为“扔掉穷鬼”,晦气尽除。
4. 开市大吉:商家迎财的关键日子
初六是店铺开张的吉日,商家会提前打扫店铺,贴“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红纸,燃放鞭炮(象征“生意红红火火”)。营业前,老板和店员会猛摇算盘、敲打秤盘,让店内响声一片,取“响响当当,大吉大利”之意。部分商家还会找“全可人”(丈夫、孩子、公婆俱全的妇人)到各屋转一圈,说吉庆话(如“开市大吉、多赚银子”),祈求新年生意兴隆。
5. 外出游玩:“三六九,朝外走”
民间有“三六九,朝外走”的说法,初六这天适合外出游玩(如逛公园、走亲访友)。游玩时尽量走圆形路线,象征“行大运”,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部分地区还会让孩子买“小风车”“洋泡泡”,寓意“吹走晦气,迎来福气”。
三、注意事项:避免“招穷”的禁忌
忌穿破旧衣服:穷鬼喜欢破旧衣物,初六需穿新衣或整洁的衣服,避免“招惹”穷鬼。
忌说不吉利的话:避免说“穷”“破”“败”等词语,保持言语积极,防止“赶跑财神”。
忌乱丢钱币:钱币象征财富,乱丢会导致财运流失,需珍惜钱财。
忌吵架拌嘴:争吵会破坏家庭和睦,影响新一年运势,需保持和谐氛围。
忌吃白粥:清代《燕京岁时记》记载“弃破衣”“食厚味”,初六吃白粥被认为“稀了钱财”,寓意生活不富裕,需吃饺子、面条等吉祥食物。
正月初六的“送穷”习俗,不仅是传统仪式的传承,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打扫、祭送、开市等环节,人们告别旧日的困苦,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一年的富足与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