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其“早上”或“下午”的界定需结合具体交节时刻(即太阳到达黄经315°的精确时间)来判断。从天文历法角度看,立春时间并非固定,每年会有小幅波动,可能出现在凌晨、上午、下午或晚上。
传统养生视角的“一日立春”
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中,一天被划分为“四季”,其中凌晨3点至9点为一日之春,对应自然界的春季生发之气。此时人体阳气开始苏醒,如《黄帝内经》所述“春三月,此谓发陈”,强调此时应顺应阳气升发,早起活动(如3点至5点的“寅时”为一日立春,是传统认为的起床更佳时间)。这种划分更注重“养生节奏”,而非天文立春的具体时刻。
民间对“上午/下午立春”的说法
民间普遍认为,天文立春的时刻早晚与当年春季气候、农事安排及年景有一定关联(无科学依据,但属于传统习俗):
上午立春:被视为“早立春”,预示当年春天回暖较快,利于早育秧苗、开展春耕等农事活动;民间也有“早立春,风调雨顺”的说法,认为这样的年份庄稼收成较好。
下午/晚上立春:被视为“晚立春”,人们认为春天来得稍晚,需防范倒春寒对作物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年景说法认为,晚立春可能有小波折,但更多是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现代实例参考
以近年立春时间为例:
2024年立春为2月4日下午16点25分(农历正月初五);
2025年立春预计为2月3日下午或傍晚(农历正月初六,春节假期末尾)。
这些时间均属于“下午/晚上立春”,但需注意,无论上午还是下午,天文立春的本质是相同的,均标志着冬季结束、春季开始。
综上,立春的“早上”或“下午”需以具体交节时刻为准,传统养生中的“一日立春”更强调养生节奏,而民间的说法则是对气候与年景的传统预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