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彩礼钱平均值约为12.27万元,但地区差异极大,不同省份、城乡之间金额相差数倍甚至数十倍。
二、地区差异:南北与城乡分布
1. 北方地区:河南、山东农村地区彩礼普遍在10万20万元,需附加“三金一钻”(金项链、金手镯、金戒指、钻石戒指)及“一动不动”(汽车+房产);甘肃、陕西部分山区彩礼高达15万30万元,部分地区还要求承担婚宴费用。
2. 南方地区:江西被称为“彩礼高地”,农村平均20万30万元,南昌等地流行“188888元”等吉利数字;福建泉州、莆田等地彩礼可超50万元,部分富裕家庭甚至达百万,但女方常以房产、车辆等嫁妆返还;浙江杭州、温州等地流行“两头婚”(不嫁不娶),彩礼与嫁妆对等,各出10万30万元用于新家庭;广东、广西彩礼较低,通常3万8万元,深圳等地出现“零礼金”趋势。
3. 少数民族地区:云南彝族彩礼称“身价钱”,约3万8万元,传统上以牛、羊折算;贵州苗族部分村寨保留“银饰嫁妆”习俗,彩礼多为3万5万元。
三、男女双方对彩礼的认知差异
金额期望:男性认为510万元较为合理(占比39.44%),其次是5万元以内(29.21%);女性则有44.85%认为1020万元合理,其次为510万元(22.42%)。
彩礼意义:54.93%的女性认为彩礼是男方在婚姻中的承诺和责任,也是检验门当户对的标准之一;而男性仅20.38%持相同观点,21.76%的男性承认有攀比心理。
四、“零彩礼”趋势与政策导向
随着观念变化,越来越多年轻人及家庭接受“零彩礼”。调查显示,41.35%的女性、86.62%的男性表示可以接受“零彩礼”;多地推动婚俗改革,如河北河间、江西萍乡试点“彩礼限高”(3万8万元),河南商丘规定彩礼超10万元部分全额返还;2024年实施的《更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方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