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中式婚庆的婚庆习俗

admin

三书六礼:三书为聘书、礼书、迎书;六礼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现代多简化为送聘礼、择吉日与迎亲。

安床撒喜果:婚前择吉布置婚床,撒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铺床、撒果者多选“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双全)。

上头:新人各自择吉梳头,常配吉祥祝词,如“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

专业中式婚庆的婚庆习俗

筹备节奏:婚前1个月确认仪式形式与花轿、服装、场地、布置;2周前发请柬并沟通着装;1周前定妆造、场地布置与用品清单;前1天与轿夫、主持人、摄影摄像现场踏勘并走台。

迎亲动线:城市婚礼常在酒店或小区外换乘花轿,既保留仪式感又避免交通阻塞;轿队行进宜避开主干道并预留表演与拍摄空间。

二、迎亲与入门仪式

起轿与迎亲:锣鼓、唢呐、舞狮开道,花轿起行;传统多由兄弟背新娘上轿,现代可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亦有直接抱上轿的做法。

压轿与红包:起轿前给轿夫红包,以防故意颠轿取乐;迎亲途中与到达女方家时,常备鞭炮/礼炮示庆(注意当地禁放规定)。

拦门讨喜:新娘闺房外“拦门”,新郎献捧花、完成小任务方可入内。

出门与上车:新娘由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送至礼车;上车后,女方家长常以一碗清水与白米撒于车后,寓“嫁女如水,愿其有吃有穿、万事顺遂”。

过火盆与跨马鞍:入门时跨火盆寓意红红火火、去晦纳吉;不少地区会再跨马鞍,祈“平安顺遂”。

射箭开路:下轿前新郎拉弓射出3支红箭(“射天、射地、射远方”),寓意驱煞纳福、天长地久。

三、正婚礼仪式

挑盖头:新郎以红布包秤杆挑下新娘红盖头,象征称心如意、良缘天成。

拜堂:依序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体现对天地、父母与配偶的礼敬。

合卺与交杯酒:传统“合卺酒”象征甘苦与共;今多以交杯酒沿袭其义。

敬茶改口:新人向双方父母敬茶,长辈回赠红包或首饰,以示祝福与接纳。

同心结发:新人各剪一缕青丝结系保存,寓“结发同心,白头偕老”。

点龙凤烛:多由双方母亲共同点燃,象征家道兴旺、和合美满。

证婚与誓言:由证婚人致辞并见证誓言,强化仪式的庄重与公信。

四、婚宴与礼节

入席与座次:遵循主人引导;一般不主动坐“新人桌”或“父母桌”。

敬酒礼仪:新人逐桌致谢,宾客起立举杯;每桌敬酒建议控制在约3分钟,避免过度劝酒。

礼金与回礼:宾客礼金宜取双数(寓“六禄”“八发”“百白头”);部分地区回礼喜糖/喜蛋或小礼以示谢意。

送客与闹洞房:婚宴后站立送客;“闹洞房”以祝福、嬉戏为主,注意分寸与安全,避免过度。

五、服装道具与现场布置

礼服:新郎多着长袍马褂/龙袍,新娘多着凤冠霞帔或秀禾服;亦可按季节与个人风格做轻礼服搭配。

核心道具:花轿(常见四人抬/八人抬,有龙轿/凤轿之分)、红绸、火盆、马鞍、弓箭、金秤、喜烛、喜帕、果盘、茶具、合卺器等。

仪仗与音乐:锣鼓、唢呐、笙与舞狮营造喜庆;常用民乐曲目如《百鸟朝凤》《喜洋洋》《花好月圆》。

色彩与器物:以中国红为主,配大红灯笼、红地毯、囍字、对联、马鞍、米袋等;桌花、迎宾牌与细节装饰统一风格。

执行要点:花轿仪式宜在开阔场地进行;城市婚礼多在酒店外换轿;提前预约轿队与专业司仪,并完成路线勘察与流程彩排。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