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是江南地区清明节的核心食俗,其起源与寒食节的融合及民间传说密切相关。
1. 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传统:寒食节起源于周朝“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要求百姓熄炊三日,食用预先准备的冷食(如糯米酪、麦酪等)。青团的前身即为寒食节的“寒日团”,是当时充饥的主要食物之一。
2. 与清明节的融合:唐代以后,寒食节(清明前12日)与清明节逐渐合并,寒食节的“祭祀”“冷食”习俗被纳入清明节。青团因符合“冷食”要求,且具有春天生机盎然的象征意义,成为清明节祭祖、踏青的必备食品。
3. 民间传说:关于青团的起源,有两种常见说法。一是太平天国时期,将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农民用艾草汁拌糯米粉做成青团,混在青草中躲过搜查,后成为太平军军粮并流传开来;二是古代书生金兰因母亲投水自尽,用母亲放饭篮处长出的“绵青”(清明草)做苦饼纪念,逐渐演变为清明习俗。
二、清明果(青团)的 *** 原料——清明草
清明果(青团)的“青”主要来自清明草(又称鼠曲草、鼠麴草),部分地方也会搭配艾草等其他野生植物,但清明草是最传统、最常用的原料。
1. 清明草的特征:清明草为菊科鼠曲草属一年生草木,全株密被白色绵毛,叶片呈匙状倒披针形,开絮状小黄花,清明时节(34月)萌生嫩叶,此时叶片柔嫩、气味清香,是 *** 清明果的更佳原料。
2. 清明草的作用:清明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挥发性芳香物质,不仅能赋予清明果独特的碧绿色泽和清香气味,还具有化痰、止咳、降压、祛风等药用功效,符合传统“药食同源”的理念。
3. 搭配原料:部分地区会在清明草基础上加入艾草(如浙江、福建等地),艾草的浓郁香气与清明草的清淡香味互补,增强清明果的风味层次感。但传统意义上的“青团”仍以清明草为主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