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落款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兼顾礼仪、布局与传统规范,主要包括双款(同时标注赠送对象与作者信息)与单款(仅标注作者信息)两类,具体要求如下:
一、核心内容构成
落款需包含以下关键信息(可根据作品情况调整):
1. 上款(双款专属):标注受赠者的名号+尊称+谦词(如“某某先生雅正”“某某方家斧正”)。上款位置需高于下款,以示尊敬;若受赠者无字号,可称“某某同志”“某某书友”,但避免直呼其名。
2. 下款(单款/双款通用):标注创作时间+地点+作者姓名(或字号)+谦词。
时间:传统用干支纪年+季节/月份别称(如“甲辰仲夏”“庚子孟春”),公历可辅助标注(如“2024年5月”),但需避免干支与公历混用;季节别称需准确(如“孟春”为正月、“仲夏”为五月)。
地点:用雅称(如“书于京华”“西泠印社”),避免俗称(如“XX小区”)。
作者信息:可写全名(如“王某某书”),或仅名(如“王书”);谦词可选“书奉”“拙笔”“敬书”等。
二、字体与布局规范
1. 字体匹配:遵循“文古款今”“文正款活”原则。正文为甲骨文、金文、篆书时,落款用篆书、章草或楷书;正文为隶书、楷书、魏碑时,落款用楷书或行书;正文为行草时,落款用行草或行书。避免篆书正文配行书落款、隶书正文配篆书落款等冲突组合。
2. 字体大小:落款字径需小于正文(大字作品可略小或相当),避免喧宾夺主。
3. 空间布局:落款首字需低于正文末行,末字与正文底部平齐或略高;长款需提前规划,避免拥挤;穷款(仅作者姓名)需简洁,不破坏画面平衡。
4. 印章使用:姓名章(白文/朱文)盖在署名下方或左侧;闲章(如“寄情”“墨趣”)不可盖在正文或上款之上,避免破坏画面。印泥宜用朱砂或仿古色,避免劣质印泥晕染。
三、常见禁忌
1. 文字错误:干支纪年需准确(如“癸卯”勿作“癸寅”);避免繁简体混用(正文繁体则落款繁体,反之亦然)。
2. 礼仪失当:上款需用尊称(如“某某先生”),忌直呼其名;长辈作品落款需谦逊(如“晚生某某敬书”)。
3. 印章不当:姓名章不宜过大,避免盖在正文关键位置;闲章数量不宜过多,以免喧宾夺主。
马太岁是哪位神
马太岁是道教六十甲子太岁神体系中的午位太岁神,对应地支“午”,每十二年轮值一次(如甲午年、丙午年、戊午年、庚午年、壬午年)。其中,庚午太岁(如1930年、1990年轮值)与壬午太岁(如1942年、2002年轮值)是近代常见的马太岁神祇,其职责与形象如下:
一、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
轮值年份:1930年(庚午年)、1990年(庚午年)。
形象特征:马相,手持卷轴,象征刚强正直。
生平事迹:宋代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字济之。父亲王恕为秀州知府,被盗贼杀害时,王济扶柩痛哭,以“父死无复仇之义”震撼盗贼,得以释放。后携父骨隐居山谷,官府缉拿时主动投案,因孝义被宋太宗召见,历任龙溪县主簿、监察御史、洪州知府等职。任内刚正不阿,弹劾权贵,治理旱灾时亲尝粥食赈济灾民,卒后追谥“恭公”,民间奉为庚午太岁神。
二、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
轮值年份:1942年(壬午年)、2002年(壬午年)。
形象特征:马相,手持幡,象征勤学慧政。
生平事迹:明代铜陵(今安徽铜陵)人,天顺六年(1462年)壬子科举人。一生酷爱读书,为官清廉,任内处理兄弟争产纠纷时,以情动人使二兄弟重归于好;兴建水利工程时,百姓未感劳烦已完成,因“勤学善政”被康熙皇帝钦定为壬午太岁神。
三、马太岁的职责与信仰
马太岁作为值年太岁,掌管当年人间祸福灾咎,被称为“岁君”。民间认为,犯太岁(如本命年、生肖相冲、相刑等)者,需通过拜太岁(道教法事)、佩戴太岁符、安太岁神位等方式化解不利,祈求全年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