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莆田初四过大年?

admin

莆田初四过大年(做大岁)的习俗,源于明代嘉靖年间倭寇侵犯兴化府的惨痛历史,是对那段悲壮过往的铭记与纪念。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攻陷兴化府城(今莆田城),并在城中盘踞两个月之久。倭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城内军民死伤数万,无数家庭流离失所。次年正月廿五,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击败倭寇,收复兴化城。逃亡至山区的百姓才陆续返回家园,但春节已过,无法与家人团聚过年。为了祭奠遇难的亲友、弥补错过的团圆,百姓们在二月初四重新举行过大年的仪式。

后来,为了不耽误农时,同时将这一习俗固定下来,莆田民间相约将除夕改为“做小岁”(象征辞旧),正月初四定为“做大岁”(象征迎新),以此纪念那段苦难历史。这一习俗延续至今,成为莆田独有的春节传统——除夕夜家人小聚,初四夜则像除夕一样围炉守岁、吃团圆饭,规模甚至比除夕更为隆重,以此缅怀先辈、传承抗倭精神。

为什么莆田初四过大年?

“做大岁”还与莆田的其他特色习俗关联紧密,如初二“探亡日”(互不串门,纪念遇难亲友)、贴“白额春联”(红纸上方留白,象征哀思与吉庆并存)等,共同构成了莆田春节独特的文化记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