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天坑之安龙天坑

admin

安龙天坑概览

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笃山乡龙井村下龙井组(小地名:板洞),距乡约4.7公里。坑体呈椭圆形竖井,坑口径宽约50米×100米,垂直深度约250米。井壁三面为悬崖绝壁,仅西北面有一条险峻小道可通往坑底或半崖溶洞。坑底与井壁发育多处溶洞,构成复杂的地下洞道体系,是安龙笃山溶洞体系中的“通天竖井”(俗称“天井”)。其规模与形态特征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具有代表性,常被各类科普与文旅资料列为“中国十大神奇天坑”之一。

成因与地质特征

中国十大天坑之安龙天坑

形成于厚层石灰岩分布区。在雨量充沛的条件下,地表水沿裂隙溶蚀并扩大,地下形成大型溶洞;随后洞顶在重力作用下坍塌,最终形成直通地面的巨大竖井式天坑。安龙天坑周边与犀牛洞、出烟洞等洞穴相连,井壁两侧分布众多大小洞穴,体现典型的喀斯特塌陷型天坑演化过程与洞穴通道 *** 特征。

主要看点

坑壁与坑底的钙华堆积景观:如东侧洞厅的“金钟”(高约10米,周长端段约15米、中段约30米、底部约50米),形似悬挂金钟或层叠宝塔;其后的“金狮迎宾”(高约4米、尾长约2.5米、身长约5米),由钙华堆积形似匍匐石狮,形象生动。

天然洞天花园:井壁东南隅有较厚泥砂堆积,植被茂盛,尤以野蕉林为特色,与峭壁形成强烈对比,展现天坑独特的微气候与生态片段。

洞穴群与通道:坑口与西侧半崖溶洞相连,井壁东西两侧洞穴密布,底层溶洞东连犀牛洞、西通出烟洞,具备较强的探险与科考价值。

游览与安全提示

地处喀斯特山地,地形陡峻、通道狭窄,建议在专业向导或正规团队带领下进入;雨季应密切关注地下河与落石风险,避免涉水与靠近崖壁边缘。目前公开资料以科普与媒体介绍为主,具体开放与接待方式以当地官方公告为准;如涉及绳降/探洞等专业活动,务必配备头盔、头灯、安全带等装备并遵循安全规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