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天是什么意思 九九消寒图是什么

admin

五九天是中国传统“数九”寒天中的第五个九天周期,始于冬至后的第46天(即五九之一天),终于第54天(五九最后一天),通常对应公历1月底至2月初。此时虽仍处于冬季,但气温较“三九”“四九”(一年中最冷的时段)逐渐回升,冷空气活动频率降低,白天阳光充足时体感温度略有升高,标志着冬季寒冷程度开始减弱,春天正逐步临近。民间常用“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谚语描述这一时期的物候变化——河边柳树开始萌发新芽,透露出春回大地的讯息。五九天的天气变化仍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如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倒春寒”,需注意防范低温对农作物的伤害。

九九消寒图的定义与作用

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流行的冬季文化习俗,源于“数九”记日法,是古人记录冬至后81天(九九周期)天气变化、期盼春天来临的独特方式。其核心功能是通过每日填画的方式,直观反映冬季气温的回升过程,同时兼具娱乐性与文化寓意。古人认为,九为极数,“九九八十一”代表寒冷的极致,度过这81天便迎来春暖花开,因此九九消寒图也承载着对春天的期盼。

五九天是什么意思 九九消寒图是什么

九九消寒图的主要形式

1. 梅花型消寒图:画一枝素白梅花,枝上点缀81朵花瓣(每朵代表一个“九”中的一天)。每日用红笔染红一朵花瓣,染完81朵后,梅花绽放,象征春天来临。这种形式美观雅致,深受文人喜爱,且有“晓妆法”变体——女子清晨化妆时用胭脂染梅,将消寒与日常仪容结合,增添生活情趣。

2. 圆圈型消寒图:在纸上画9个大格(代表“九”),每个大格内画9个小圆圈(共81个,代表“九九”天数)。根据每日天气在圆圈内标注: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涂中间。通过圆圈的填充情况,可直观回顾冬季天气变化,兼具气象记录功能。

3. 文字型消寒图:选取9个每字9画的汉字(如“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等),组成一句吉祥或有意境的话。每日用朱笔描红一个笔画,描完9个字(共81画)后,完成整个周期。这种形式将文字与记日结合,富有文化内涵,甚至被用于私塾教学,帮助儿童识字。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