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虎年的上巳节对应的农历是三月初三(传统固定日期),公历为4月3日(星期五)。上巳节作为汉民族传统节日,自魏晋以后逐渐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旨在通过水边仪式与春游活动祈福避邪、迎接新春。
上巳节的主要习俗
1. 祓禊(水边沐浴除秽)
祓禊是上巳节最古老的习俗,源于上古巫术仪式。古人在农历三月上巳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结伴前往水边,用兰草、清水沐浴,或用柳枝蘸花瓣水轻点额头、身体,寓意洗去冬日积攒的晦气、灾疫,祈求新岁安康。这一习俗早在《周礼》中就有记载(“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唐代诗人杜甫《丽人行》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诗句,便生动描绘了唐代上巳节祓禊的热闹场景。
2. 曲水流觞(文人雅集宴饮)
魏晋时期,上巳节的祓除意义逐渐淡化,转而成为文人雅士的宴饮盛会。人们临水设席,将酒杯放入上游水流中,任其漂流至下游,酒杯停在谁面前,谁便取杯饮酒并赋诗,称为“曲水流觞”。最著名的当属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与谢安等41位名士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的雅集,众人饮酒赋诗,王羲之挥毫写下被誉为“天下之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成为上巳节文化的重要符号。
3. 踏青游春(郊外春日狂欢)
上巳节正值暮春时节,春和景明,古人有“上巳春嬉”的传统,纷纷走出家门,到郊外踏青、赏花、放风筝。青年男女更是借此机会相会,互赠芍药(“芍药”通“约”,寓意定情),《诗经·郑风·溱洧》中“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的记载,便展现了上巳节青年男女郊游定情的浪漫场景。唐代诗人杜甫《丽人行》中“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描写,也印证了当时上巳节游春的热闹氛围。
4. 祭祀高禖(祈求生育繁衍)
高禖是古代神话中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祇,上巳节有祭祀高禖的习俗。人们通过焚烧纸钱、供奉祭品(如水果、鲜花)等方式,祈求高禖保佑婚姻美满、生育顺利。这一习俗源于古人对人口繁衍的重视,是上巳节早期的重要功能之一。
5. 特色饮食与开运习俗
荠菜煮鸡蛋:民间认为荠菜(俗称“护生草”)象征生命力,与鸡蛋同煮,寓意“聚财”“强壮”,吃了能“踩烂石头”,保佑家人身体健康、驱邪消灾。
五色糯米饭:用天然植物(如枫叶、红蓝草、紫薯等)将糯米饭染成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象征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寓意粮食丰登、风调雨顺。
碰彩蛋:将鸡蛋染成彩色,青年男女互碰彩蛋,蛋破后共食,寓意“碰出好运气”“播下爱情种子”,这一习俗保留了上巳节青年男女定情的浪漫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