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和处暑哪个更热 小暑大暑处暑是什么意思

admin

大暑比处暑更热,两者均与“暑”(炎热)相关,但炎热程度差异显著:

1. 时间与“暑”的程度划分:“暑”在古代节气中按热度分为三个层级——小暑(初热)、大暑(极热)、处暑(暑止)。大暑是三者中热度巅峰,而处暑意味着“暑气至此而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炎热已进入收尾阶段。

2. 气温数据对比:大暑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三伏天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更高的时期,平均气温可达28℃以上,部分南方地区甚至超过35℃,且因高温叠加高湿度,常出现“ *** 天”(闷热难耐);处暑时,太阳直射点南移、副热带高压南退,气温逐渐下降,平均气温约25℃27℃,虽有“秋老虎”(短期回热)可能,但整体炎热程度远不及大暑。

大暑和处暑哪个更热 小暑大暑处暑是什么意思

3. 体感差异:大暑时,高温高湿导致人体汗液难以蒸发,散热困难,即使在阴凉处也觉闷热;处暑后,昼夜温差加大(北方部分地区早晚可降至25℃以下),空气湿度降低,体感更趋凉爽。

二、小暑、大暑、处暑的含义

三者均为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关键节气,按时间顺序排列(小暑→大暑→处暑),分别代表夏季的不同阶段及气候特征:

1. 小暑:夏季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7月68日交节),“暑”表示炎热,小暑意为“天气开始热”,标志着夏季正式进入炎热期。此时太阳辐射增强,气温逐步升高,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但尚未达到全年最热。

2. 大暑:夏季的第六个节气(通常在7月2224日交节),“大暑”意为“热气犹大”,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此时正值“三伏天”中伏前后,太阳辐射最强,地面吸收的热量达到峰值,全国普遍高温(部分地区超35℃),且因降雨频繁、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闷热感极强。

3. 处暑: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8月2224日交节),“处”为终止之意,处暑意为“炎热即将过去”。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副热带高压逐渐南退,气温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加大(北方早晚可穿薄外套),暑气渐消,标志着夏季即将结束,秋季即将来临。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