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早晚有什么说法 立秋早上好还是晚上好

admin

民间对立秋的“早晚”有两种主流判断标准:一是农历月份,以农历六月立秋为“早立秋”,七月立秋为“晚立秋”;二是交节时辰,以中午12点前交节为“早立秋”,12点后为“晚立秋”。例如2025年立秋为农历闰六月十四、下午13时51分,按两种标准均属“晚立秋”。

“早立秋”与“晚立秋”的传统说法

民间谚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上午秋凉飕飕,下午秋热死牛”是核心认知,认为早立秋后气温下降较快,天气转凉;晚立秋则意味着“秋老虎”持续发威,高温天气延长。这种说法源于古人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晚立秋时,玉米、水稻等作物正处于灌浆关键期,持续高温会影响籽粒饱满度,导致“贪青晚熟”。

立秋早晚有什么说法 立秋早上好还是晚上好

“早立秋”与“晚立秋”的科学解读

从气象学角度看,立秋早晚与后续气温的关联性并非绝对。立秋后是否炎热主要取决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若副热带高压持续盘踞,即使早立秋,也可能出现持续高温;若副热带高压南退,即使晚立秋,气温也会逐步下降。“秋老虎”的持续时间还与“秋包伏”(立秋后仍处伏天)现象有关,如2025年立秋处于中伏第18天,末伏(8月11日开始)尚未结束,形成“秋包伏”,加剧了炎热程度。

“早立秋”与“晚立秋”的实际影响

农业生产:晚立秋对农作物的影响更大,需防范“热害”(如玉米超过30℃会停止灌浆)和倒伏(玉米秆徒长易被大风吹倒)。农民需通过“早晚浇小水”(降温保湿)、“拉绳防倒”等措施应对。

日常生活:无论早立秋还是晚立秋,立秋后仍需注意防暑降温(避免正午外出、空调温度不低于26℃)、饮食润燥(多吃梨、百合、银耳等),同时遵循“早卧早起”的养生原则,顺应阳气收敛。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