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礼金的讲究主要涵盖金额、数字、包装、交付方式、时间、禁忌及特殊情况等多个维度,既承载着对新人的祝福,也体现了传统习俗与社交礼仪的结合。
1. 金额讲究:量力而行,兼顾关系
礼金金额需结合地域经济水平、与新人的亲疏关系及自身经济能力确定。普通同事/朋友通常200400元(如长沙地区上班族常见200400元);关系较好的朋友/死党不少于600元;亲戚则1000元以上,关系特别近或长辈交情深厚的可达上万。部分地区有“合送红包”习俗,多人共同凑吉利数字(如666、888)。
2. 数字寓意:吉利双数,规避禁忌
吉利数字:优先选择双数(象征好事成双),如200、600、800、1314(一生一世)、1688(一路发发)等;“6”(六六大顺)、“8”(发财)、“9”(长长久久)等数字备受青睐。
禁忌数字:避开单数(象征“散”)、“4”(谐音“死”)、“3”(谐音“散”)、“7”(古代有“犯七”忌讳)等,如300、400、700等金额需避免。
3. 包装规范:红色信封,署名祝福
礼金需用红色信封(象征喜庆吉祥)包装,封面可写祝福语(如“百年好合”“永结同心”),背面务必注明自己的姓名(方便新人统计礼金来源)。避免使用旧钱或破损的钱,以免显得不尊重。
4. 交付方式与时机:当面为宜,及时送达
常规方式:婚礼当天在签到台交给接待人员(需登记姓名),或在敬酒环节亲手交给新人(体现诚意);
特殊情况:无法参加婚礼可通过电子转账(备注“婚礼祝福”)或委托亲友转交,但尽量避免代转(防止纰漏);
时间要求:尽量在婚礼当天或之前送达,婚后补礼需在一年内完成(避免显得诚意不足)。
5. 特殊角色与情况:灵活处理
伴郎伴娘:无需送礼金,可与新人关系好的姐妹淘/哥们儿挑选实用礼物(如化妆品、饰品),并收到新人的回礼;
至亲长辈:婆婆赠新娘常用1001元(千里挑一)、10001元(万里挑一),象征对新娘的认可;
提前送礼:若新人筹备期间需资金支持,可提前给红包(金额视关系而定),但婚礼当天仍需补送。
6. 法律属性: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民法典》规定,婚礼现场收受的礼金属夫妻共同财产(婚姻存续期间所得);婚前单独赠与且明确对象的(如“给新娘的嫁妆钱”),可能视为个人财产。礼金分割纠纷中,法院会综合赠与人意图、地方风俗及社会关系判定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