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嫁女回娘家:传统民间认为,春分是农耕播种的关键繁忙期,此时回娘家会干扰娘家家庭的劳动节奏,且有“偷懒躲活”的负面寓意;部分地区还有“春归娘家去,来年又一春”的说法,认为可能影响夫妻或兄弟姻缘,甚至带来“离婚之险”。
2. 剧烈运动与上山动土:春分阳气初升,剧烈运动(如长跑、高强度健身)易耗泄阳气,导致疲劳或抵抗力下降;上山动土则被认为可能破坏自然阴阳平衡,招来不顺,传统观念中需避免此类扰动生机的行为。
3. 熬夜与情绪波动:春分昼夜平分,子时(23:001:00)是肝胆排毒的关键期,熬夜会扰乱阴阳平衡,影响肝脏功能;中医认为“怒伤肝”,春季肝气旺盛,情绪大起大落(如争吵、动怒)会加重肝气郁结,导致头晕、血压升高等问题。
4. 贪凉与饮食不当:春分虽气温回暖,但“倒春寒”频发,早晚温差大,过早脱去冬衣(如穿单衣、短袖)易受寒感冒,尤其老人、儿童及体弱者需遵循“春捂秋冻”原则;饮食上忌辛辣(如辣椒、羊肉)、生冷(如冰淇淋、冷饮)及油腻食物,这类食物易上火或损伤脾胃,建议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5. 其他禁忌:部分地区认为春分不宜探病(因春分被视为一年之始,探病可能带来不顺)、不宜说谎话(春分是普贤菩萨诞辰日,强调立德立信)、不宜大额借钱(认为此时借钱会“流财”,影响家庭财运)。
春分是否可以回娘家
传统民俗中,春分不建议出嫁女回娘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春分处于农耕播种的繁忙阶段,此时回娘家会被视为“偷懒躲活”,干扰娘家家庭的正常劳作节奏;二是民间有“春归娘家去,来年又一春”的说法,认为春分回娘家可能影响夫妻或兄弟的姻缘关系,甚至带来“离婚之险”。部分地区还有“春分妨娘家”的讲究,认为此时回娘家会将婆家的好运带走,不利于娘家的运势。
也有观点认为,若老黄历上未明确标注禁忌,且家庭情况允许(如娘家无需忙农耕、双方协商一致),春分回娘家并非绝对不可,但需注意避免上述提到的“偷懒躲活”“影响姻缘”等负面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