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咸鱼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1类致癌物(明确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其致癌核心原因与加工工艺密切相关。传统中式咸鱼的 *** 需经过高浓度盐腌制和脱水干燥两个关键步骤:高盐会促使鱼肉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大量亚硝酸盐;脱水过程中,亚硝酸盐进一步与鱼肉中的胺类物质结合,形成亚硝基化合物(如亚硝基二甲胺)。这类化合物已被多项实验证实具有强致癌性,可直接损伤细胞DNA,诱发基因突变。
咸鱼与哪些癌症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长期大量食用中式咸鱼会显著增加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病风险。其中,鼻咽癌的风险关联最为明确:相较于成年后很少或从未食用咸鱼的人群,每天食用咸鱼的人患鼻咽癌的风险可增加1.8~7.5倍;若在10岁前就开始经常吃咸鱼,成年后患鼻咽癌的风险会更高(因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致癌物的敏感性更强)。咸鱼中的高盐分还会 *** 胃肠道黏膜,加重炎症反应,进一步增加食道癌、胃癌的发生概率。
如何理性看待咸鱼致癌问题?
需要明确的是,IARC的“1类致癌物”分类仅代表致癌证据的确凿程度,而非致癌能力强弱或致癌必然性。咸鱼致癌是长期、大量摄入的结果,偶尔食用(如每月1~2次,每次少量)并不会直接导致癌症。癌症的发生是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咸鱼只是其中一个风险因素。
食用咸鱼的注意事项
1. 控制摄入量:成年人每周食用咸鱼不宜超过2~3次,每次以1~2小块为宜,避免长期大量食用。
2. 搭配健康食物:食用咸鱼时可搭配新鲜蔬果(如西兰花、胡萝卜、猕猴桃),其中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能抑制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也可加入大蒜(含大蒜素)、茶叶(含茶多酚),进一步阻断致癌物的合成。
3. 选择正规产品:购买咸鱼时优先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如GB/T 308942014《咸鱼》)的产品,避免购买无资质厂家生产的劣质咸鱼(可能存在防腐剂超标、腌制不彻底等问题)。
4. 特殊人群需谨慎:婴幼儿、儿童(尤其是10岁以下)、高血压患者(咸鱼含盐量高,易加重病情)、胃肠道疾病患者(高盐和亚硝基化合物会 *** 肠胃)应尽量避免食用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