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 上巳节怎么读

admin

上巳节的正确读音为“shàng sì jié”,其中“巳”字读“sì”(第四声)。“上巳”是古代对农历三月之一个巳日的称呼,后来逐渐固定为农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的主要风俗

1. 临水祓禊(fú xì)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 上巳节怎么读

祓禊是上巳节最古老的习俗之一,指人们在农历三月初三前往水边沐浴,用香草(如兰草)清洗身体,以祛除冬日积垢、灾晦之气,祈求健康平安。这一习俗源于先秦时期的巫术传统,《论语》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记载,便是对当时祓禊情形的生动描述。

2. 曲水流觞

魏晋时期,祓禊的祭祀意义逐渐弱化,演变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人们将酒杯置于弯曲的水流中,任其漂流,酒杯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并即兴赋诗。东晋永和九年的“兰亭之会”,王羲之与友人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成就了被誉为“天下之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成为曲水流觞的经典典故。

3. 男女相会与“情人节”传统

上巳节也是古代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重要节日。《诗经·郑风·溱洧》中“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的诗句,描绘了溱洧河畔青年男女出游相会、互赠芍药的浪漫场景。这种“会男女”的习俗,使上巳节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比西方情人节早约1000年。

4. 祭祀高禖(méi)

高禖是古代传说中掌管婚姻和生育之神,上巳节有祭祀高禖的习俗。人们通过祭祀活动,祈求婚姻美满、早生贵子。这一习俗与古代生殖崇拜相关,体现了人们对家族延续的重视。

5. 吃五彩蛋与“曲水浮素卵”

上巳节有吃五彩蛋的习俗,人们将鸡蛋、鸭蛋或鹅蛋煮熟,染成红、黄、绿等颜色,放入水中顺流而下。下游的人捡到彩蛋后食用,寓意“早生贵子”“幸福美满”。这种“曲水浮素卵”的活动,是上巳节祈求生育的传统延续。

6. 踏青游春

上巳节正值暮春时节,人们会走出家门,到郊外踏青、赏花、游春,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唐代时,踏青游春成为上巳节的重要内容,杜甫《丽人行》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诗句,便描绘了当时长安水边踏青的热闹场景。

7. 民族特色习俗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上巳节(又称“三月三”)仍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壮族:举行“歌圩节”,青年男女通过对歌、抛绣球表达爱慕,还有打扁担、打铜鼓等传统活动;

黎族:称为“孚念孚”,人们上山、祭祀祖先、对歌跳舞;

畲族:举办“乌饭节”,吃乌米饭、对歌、赶舞场。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