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 *** 俗有哪些?

admin

正月初四是民间“迎灶神”的重要日子。传说灶王爷自年前腊月二十三上天述职,初四返回人间,负责“查户口”“管一家饮食”。为表恭敬,家家户户会提前备好丰盛果品、糕点、酒菜,焚香点烛、鸣锣击鼓,祭拜,祈求灶神保佑新的一年家庭平安、饮食丰足。

2. 接五路财神(抢路头)

旧时商家视初四为“接财神”的关键日子,源于“抢路头”习俗——因初五是财神诞辰,商家为争“利市”,提前至初四深夜或凌晨举行仪式。供品需备三牲、水果、酒菜,其中羊头(寓意“吉祥”)、鲤鱼(谐音“余”,象征“年年有余”)不可或缺;还需焚香点烛、燃放鞭炮,主人带香烛前往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迎接五路财神(行神演变而来),接回后全家礼拜,吃路头酒直至天亮,期盼新岁财运亨通。

正月初四风俗有哪些?

3. 吃“折箩”(合菜)

“折箩”是初四更具代表性的饮食习俗,指将年前几天剩下的饭菜(如肉类、蔬菜、主食)合在一起重新炒制的大杂烩。这一习俗源于过去物资匮乏时期“珍惜粮食”的传统,如今虽生活富足,仍保留下来,寓意“聚宝”“不愁吃穿”,同时提醒人们杜绝浪费。

4. 扔穷(扫尘送穷)

初四是“扔穷”的日子。年前几日人们多忙于迎新,较少打扫,初四则会进行彻底的大扫除,将室内灰尘、垃圾集中堆放到院中(部分地区需送出家门),象征“送走穷运”“迎来富气”。这一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摆脱贫困、生活富足的美好期盼。

5. 绑火神(部分地区习俗)

北方部分农村(如河北蔚县等地)有“绑火神”的传统:用玉米梗或麦梗绑在棍子上点燃,从家中送至河边或路口焚烧,寓意“烧掉火灾隐患”,祈求新的一年家中平安无虞。

6. 特殊地区风俗

福建莆仙地区:初四被称为“大岁”,需“重新围炉过大年”——全家再次团聚,吃年夜饭,延续春节的团圆氛围,是全国独有的初四习俗。

南方部分地区:有吃“粉”或“面条”的习俗:粉条细长顺滑,寓意“长长久久”“顺顺利利”;面条细长柔软,象征“福寿绵长”“健康长寿”,均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这些风俗融合了祭祀、饮食、祈福等元素,既承载着对传统神话的传承,也体现了人们对新一年平安、富裕、顺遂生活的向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