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前接处暑、后续秋分)。它的命名源于此时气温下降,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露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明确反映了其作为秋季气候转折点的特征——标志着暑天的闷热基本结束,天气逐渐转凉。
白露过后的气温变化:北方凉爽、南方短暂残留炎热
北方地区:炎热基本结束,天气转凉
白露过后,北方地区受冷空气影响加剧,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取代,气温呈明显下降趋势。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可达816℃),早晚气温可降至1520℃,需添衣保暖;白天虽仍有阳光,但更高气温一般不超过25℃,已无夏季的酷热感。例如北京,白露后更高气温多在25℃以下,清晨和夜晚能明显感受到秋意。
南方地区:部分区域仍有“秋老虎”,但持续较短
南方地区因纬度低、暖湿气流影响,白露过后可能出现“秋老虎”天气(短期回热)。例如广东、福建等地,白露后一段时间内白天更高气温仍可能维持在30℃以上,甚至达到35℃,天气炎热潮湿。但这种炎热与夏季的闷热不同,空气湿度降低,早晚会有凉意,且持续时间不长(通常至九月底或十月初),随后气温会逐渐下降,迎来真正的凉爽秋季。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