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顺序:处暑在立秋之后
立秋通常在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处暑则在8月2224日交节,是立秋之后的第1315天。从时间上看,处暑是立秋之后的节气,更接近秋季的核心时段。
2. 气候特征:处暑暑气终止,凉意更明显
立秋:虽进入秋季,但“秋老虎”仍盛行。此时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地表热量积累,天气闷热,部分地区气温可达35℃以上(如南方)。民间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说法,立秋后短期内气温可能反弹,甚至比盛夏更闷热。
处暑:“处”意为“终止”,标志着炎热暑天正式结束。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逐渐下降。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加大(可达810℃),天气干爽;南方虽仍有余热,但“秋老虎”威力减弱,气温较立秋明显回落。
3. 物候与体感:处暑更符合秋季凉爽特征
立秋:物候表现为“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虽有凉风迹象,但整体仍以湿热为主,早晚温差小,体感闷热。
处暑:物候为“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天地间万物凋零,农作物成熟,空气湿度降低,秋高气爽的特征显现。早晚时分,凉风习习,体感明显凉快,更符合人们对“凉快”的直观感受。
综上,无论是时间顺序、气候特征还是体感体验,处暑都比立秋更凉快。处暑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逐渐进入真正的秋季,凉爽天气成为主流。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