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吃莜面的典故 初十如何做莜面

admin

正月初十是内蒙古中西部、晋蒙陕冀等地区的传统节日“十指节”(又称“老鼠娶亲日”“石头节”),吃莜面是这一天的核心习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

其一,祈求风调雨顺与丰收。民间相传,正月初十是老鼠娶亲的日子,人们通过吃莜面向鼠神“讨好”,希望鼠神庇佑家中一年无鼠害,庄稼免受啃噬,进而获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收成。这种习俗将老鼠与农业生产关联,反映了农耕社会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其二,莜面的象征意义。“莜”与“有”谐音,民间认为吃莜面能带来“年年有余”的好运,象征财富与富足。莜面作为高寒地区的主食,耐饥性强(有“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的谚语),是塞北人民抵御饥饿的“救命粮”,吃莜面也承载着对健康、富足生活的向往。

正月初十吃莜面的典故 初十如何做莜面

其三,传统仪式的传承。在蒙晋地区,正月初十吃莜面已成为代代相传的仪式:主妇们会精心 *** 莜面窝窝、鱼鱼、饨饨等花样,上笼蒸熟后搭配土豆、茄子等蘸料。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先辈生活智慧的传承,更成为维系乡愁的情感纽带,无论走多远,回家吃一顿莜面都是游子的牵挂。

初十莜面的常见做法

莜面的 *** 讲究“三生三熟”(莜麦炒熟磨粉、开水烫熟和面、蒸笼蒸熟食用),初十的莜面做法多样,以下是更具代表性的几种:

1. 莜面鱼鱼

材料:莜面200克、面粉100克、开水150克、凉水60克。

步骤:① 白面加凉水揉成团;莜面加开水烫成絮状,与白面团混合揉至光滑,搓成圆条;② 取小块面团(约大拇指之一关节大小),用掌心搓成中间粗、两头尖的长条形(类似小鱼),依次搓好;③ 将莜面鱼鱼放入蒸屉,水开后蒸810分钟即可。食用时可炒(搭配彩椒、肉丝)、煮(搭配蔬菜汤)或凉拌。

2. 莜面窝窝(栲栳栳)

材料:莜面200克、开水200克。

步骤:① 开水缓慢倒入莜面,边倒边用筷子搅拌成絮状,稍凉后揉成光滑面团(约静置10分钟);② 将面团揪成小块(约20克),放在光滑的面板上,用手掌后侧向前推成薄片(约0.30.5厘米厚),顺势卷成筒状(类似蜂窝),立在笼屉中;③ 全部做好后,水开上笼,大火蒸8分钟即可。食用时搭配腌菜汤(白菜、芥菜腌制)、羊肉臊子或酸辣汁,口感筋道清爽。

3. 莜面饨饨(菜鱼)

材料:莜面500克、土豆2个、胡萝卜1根、小葱2根、开水适量。

步骤:① 莜面加开水揉成面团(比窝窝面稍软),盖上湿布醒15分钟;② 土豆、胡萝卜去皮擦丝,小葱切末,混合加入少许盐拌匀(杀出水分);③ 将面团分成小剂子,擀成薄皮(约0.3厘米厚),放上土豆胡萝卜丝,卷成圆筒状,切成34厘米长的段;④ 上笼蒸10分钟即可。食用时可蘸酸辣汤或直接吃,蔬菜的清甜与莜面的麦香融合。

4. 莜面拿糕

材料:莜面200克、土豆1个、红椒1个、青椒1个、葱姜蒜适量。

步骤:① 莜面放入盆中,分次加入凉白开,用筷子搅拌成小疙瘩(无干面),静置5分钟;② 蒸锅加水,铺湿屉布,水开后倒入莜面疙瘩,大火蒸20分钟(中途用筷子翻动,防止粘锅);③ 土豆去皮切丁,放入油锅煸炒至微焦,加入葱姜蒜、红椒青椒丁翻炒,倒入蒸好的莜面疙瘩,加盐调味,继续翻炒2分钟即可。口感软糯,适合配汤或单独食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