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是传统农历的第五个月,处于夏季中期,对应芒种、夏至等节气,其别称多与气候、物候或文化相关:
仲夏/中夏:因处夏季第二个月(夏季分为孟夏、仲夏、季夏),故称“仲夏”;《尔雅·释天》亦载“五月为皋”,“皋”指水边高地或沼泽,引申为湿气上升的气候特征,故又称“皋月”。
午月:按十二地支顺序,正月为寅月,依次类推,五月对应“午月”,是农历月份的干支命名。
端阳/端月:五月初五为“重午”(午月午日),古人将“午时”视为“阳辰”,故称“端阳”;也有说法称五月为“端月”,强调其为夏季开端。
蒲月/榴月:五月初五端午节有挂菖蒲、艾草驱邪的习俗,故称“蒲月”;五月石榴花盛开,红艳似火,故又称“榴月”,韩愈有“五月榴花照眼明”的诗句传世。
郁蒸:形容五月天气湿热如蒸笼,病菌易繁殖,是古人对此时气候特点的概括。
农历五月的注意事项
农历五月因气候湿热、毒虫活跃,民间视为“毒月”或“恶月”,需重点防范健康风险及遵循传统禁忌:
警惕“三毒”与“三不”:此时毒蛇、蜈蚣、蝎子、癞蛤蟆、壁虎等毒虫活跃,加上高温高湿环境利于病菌繁殖,易引发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需注意:不碰发霉之物(如发黑的砧板、筷子,避免霉菌进入体内);不去河边/荒地(河边湿气重易受凉,荒地可能有毒虫出没);不贪凉(少吃冰镇饮料、吹低温空调,避免脾胃虚寒或感冒)。
养生调理要点:补水补津液:暑热逼汗,需少量多次喝温水或米汤,忌熬夜(熬夜加速津液消耗);饮食清淡:多吃冬瓜、绿豆、枇杷、樱桃等清热利湿或补气血的食物,避免烧烤、火锅等辛辣油腻食物;中草药祛毒:用艾草、菖蒲、青蒿等挂于堂屋或床头,或煎水洗澡,可驱蚊蝇、防瘴疟;艾灸保健:艾灸足三里、神阙穴、关元穴等穴位,振奋阳气,预防寒湿入侵。
传统习俗禁忌:忌剩饭剩菜:此时气温高,剩饭剩菜易滋生细菌,即使放冰箱也可能变质,建议现做现吃;忌剧烈运动:高强度运动会导致大量出汗,水分流失过快,还可能因毛孔张开受风寒侵扰,建议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