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起源于什么朝代

admin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与晋国介子推的故事密切相关,同时融合了上古“”旧俗。

1. 核心起源:纪念介子推的传说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流亡国外19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甚至在重耳饥饿时“割股啖君”(割下自己腿肉熬汤)。重耳复国后即位为晋文公,却忘记封赏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争功,携老母隐居介休绵山。晋文公为逼其出山,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母子抱树而死。晋文公悲痛不已,为悼念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后定为冬至后105日)禁火寒食,禁止生火煮食,只准吃冷食,由此形成“寒食节”。

寒食节起源于什么朝代

2. 深层根源:上古“”旧俗

寒食节的起源还可追溯至上古人类的“”传统。远古时期,火种来之不易,人们认为火有神灵,需定期“”(熄灭旧火、换取新火)。时,要举行隆重祭祀仪式,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并在新旧火交替期间准备冷食,以避免火灾或山火。这种“禁火+冷食”的习俗逐渐固定为节日,成为寒食节的重要源头。

3. 历史演变:从地方习俗到全国性节日

寒食节最初是晋国的地方习俗,因晋文公的推崇而逐渐传播。汉代时,山西民间禁火一个月以纪念介子推,但曹操认为“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曾下令禁止,后因晋国(与“晋”同音同字)的文化影响,习俗又恢复并缩短为三天。唐代时,寒食节成为全国性法定节日,唐玄宗将寒食、清明合二为一,放假四至七天,宫廷内举行寒食内宴,民间则开展扫墓、踏青、荡秋千等活动。宋代以后,寒食节与清明节进一步融合,寒食习俗多被吸纳为清明节的内容,但“禁火寒食”的核心仍保留。

综上,寒食节的起源以春秋时期介子推的传说为核心,融合了上古“”旧俗,历经各朝代演变,最终成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