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分(二十四节气之第四个节气)的准确时间为3月20日17时01分14秒(北京时间)。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几乎等长,标志着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传统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日平分春季)。
二、春分与立春的核心区别
1. 时间顺序与节气序列不同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2月4日或5日(少数年份为3日或6日),标志着冬季结束、春季开始;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紧随惊蛰之后,一般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2025年为3月20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2. 太阳位置与昼夜变化差异
立春:太阳到达黄经315°,此时太阳直射点仍在南半球(约南纬10°左右),北半球昼短夜长(如北京立春日昼长约10小时,夜长约14小时),气温仍较低。
春分:太阳到达黄经0°(春分点),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各12小时)。此后太阳直射点持续向北半球移动,北半球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3. 气候特征明显不同
立春:处于“冬春交替”阶段,寒气未消,气温仍较低(北方多地平均气温在0℃以下,南方多在510℃),偶有“倒春寒”;降水较少,北方多干燥多风,南方开始有少量春雨。
春分:进入“阳春三月”,气温显著回升(南方大部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华南可达1520℃),降水增多(江南进入“桃花汛”,北方降水仍较少但趋于湿润);草木萌发、花卉盛开(如海棠、梨花、木兰等春分花信依次绽放),是踏春赏花的好时节。
4. 物候现象各有特点
立春三候:“东风解冻”(春风带来温暖,冰雪开始融化)、“蛰虫始振”(冬眠动物苏醒,开始活动)、“鱼陟负冰”(河冰融化,鱼游动时似背负碎冰)。
春分三候:“玄鸟至”(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雷乃发声”(春雷开始出现,标志着降雨增多)、“始电”(闪电伴随雷声出现,天气转暖)。
5. 节气意义截然不同
立春:是四季循环的起点,象征“万物闭藏的冬季结束,风和日暖的春季开始”,传统上有迎春、祭春神、祭太岁等习俗,寓意新的轮回开启。
春分:是春季的中点,象征“昼夜均而寒暑平”,传统上有春祭、竖蛋、吃春菜等习俗,此时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如华北小麦拔节、江南油菜花香),农耕生产进入繁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