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唐·元稹)
核心诗句:“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赏析:作为“咏廿四气诗”系列的代表作,这首诗以节气物候为线索,开篇“小寒连大吕”点明节气与音律的对应(大吕为农历十二月代称),随后用“欢鹊垒新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依次对应小寒三候(鹊始巢、鹰始击、雉始雊)。尾联“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转折自然,虽值严寒,却暗示阳气渐生、春天将近的生机,传递出“否极泰来”的哲思。
2. 《小寒食舟中作》(唐·杜甫)
核心诗句:“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赏析:杜甫晚年漂泊之际,于小寒食节(寒食节前一两日,常与小寒节气重叠)乘舟写下此诗。“春水船如天上坐”以夸张手法写舟行之稳,反衬诗人内心的漂泊不定;“老年花似雾中看”则通过视觉模糊,暗含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的感慨。全诗将节气特征与个人身世结合,悲凉中见沉郁。
3. 《小寒节有感》(明·黄佐)
核心诗句:“雨霁风恬始见花,野梅含笑正横斜。红芳此后周千里,绿树仍前荫万家。”
赏析:这首诗以小寒时节“野梅初放”为切入点,“野梅含笑正横斜”拟人化描写梅花的绽放之态,充满生机。“红芳此后周千里,绿树仍前荫万家”展望冬去春来的景象,以“红芳”与“绿树”的对比,暗示季节更迭中生命的延续,格调清新明快。
4. 《蜡梅香·小寒天气》(宋·喻陟)
核心诗句:“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
赏析:上阕以“晓日初长”“轻阴”点明小寒时节的清晨景象,“瘦梅先发”突出梅花凌寒独放的特性;下阕“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凭谁寄”转入思乡之情,以“羌管”“飘零”强化羁旅之愁。全词将节气物候与个人情感融合,婉约动人。
5. 《清远舟中寄耘老》(北宋·苏轼)
核心诗句:“小寒初度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
赏析:苏轼被贬岭南期间,于小寒时节途经梅花岭写下此诗。“小寒初度梅花岭”点明时间与地点,“万壑千岩背人境”写山岭的幽僻,暗示诗人的孤独。“一梦分明堕乡井”以梦境写思乡,虚实结合,将贬谪的无奈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融入山水之间,意境深远。
6. 《窗前木芙蓉》(宋·范成大)
核心诗句:“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赏析:诗人以“孤花破小寒”的木芙蓉自比,“辛苦”“心酸”写尽漂泊之苦,但“未作愁红怨绿看”却转折出坚韧之态——即使身处苦寒,也不作哀怨之态。全诗托物言志,表达逆境中保持从容的人生态度,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