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如何养生 处暑饮食注意事项

admin

处暑是夏秋交替的关键节气,气候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增大,养生需聚焦防秋燥、防秋乏、防秋凉、勤锻炼四大方向。其中,防秋燥是核心任务——燥邪易伤肺津,导致口鼻干燥、干咳、皮肤瘙痒等症状,需通过饮食、作息等调理滋阴润肺;防秋乏需调整作息,保证睡眠以恢复夏季消耗的精力;防秋凉需注意增减衣物,避免受寒引发感冒或脾胃不适;勤锻炼则以温和运动为主,增强体质适应季节变化。

处暑饮食注意事项

1. 增酸减辛,收敛肺气

处暑如何养生 处暑饮食注意事项

中医认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处暑时节应多吃酸味食物(如苹果、葡萄、山楂、柠檬),有助于收敛肺气、助肝气疏泄;少吃辛味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葱),避免辛散耗气,加重秋燥对肺的影响。

2. 滋阴润燥,补充津液

秋燥易耗伤津液,需多吃滋阴润燥食物:

水果:梨(润肺止咳)、银耳(滋阴润肺)、百合(清心安神)、蜂蜜(润肠通便)、葡萄(生津止渴);

蔬菜:南瓜(补中益气)、萝卜(清热生津)、莲藕(滋阴润燥);

五谷:糯米、芝麻、粳米(健脾益胃);

荤食:鸭肉(滋阴养胃)、河鱼(健脾利湿)、河虾(补肾壮阳)。

这些食物能补充人体流失的津液,缓解口干、鼻干、皮肤干等症状。

3. 少吃苦燥与生冷食物

苦燥食物:苦瓜、羊肉、杏等,中医认为“苦燥伤津”,会加重秋燥对津液和元气的消耗,尤其肺燥津亏者(如干咳、便秘)应避免;

生冷食物:西瓜、冷饮、生鱼片等,处暑后虽白天气温仍高,但早晚温差大,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引发腹痛、腹泻等问题,尤其脾胃虚弱者需严格控制。

4. 健脾祛湿,兼顾夏秋过渡

处暑时节,南方部分地区仍残留湿热,北方则逐渐干燥,但夏季的湿气未完全消退。需多吃健脾祛湿食物(如莲子、山药、薏苡仁、芡实、冬瓜、茯苓),帮助脾胃运化,排出体内湿气,为后续秋补打下基础。

5. 适量进补,平补为宜

处暑后可适当进补,但需遵循“平补”原则,避免过度滋腻。推荐平补食物:南瓜、桂圆、核桃、蜂蜜、红枣(每日3颗为宜)、银耳(适量加冰糖炖煮)。这些食物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加重脾胃负担,适合大多数人。

6. 多喝水,首选温热饮品

即使天气转凉,身体仍需足够水分维持新陈代谢。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ml温水,或选择淡茶(如菊花茶、茉莉花茶)、花草茶(如玫瑰茶、桂花茶),避免冰饮。可自制润燥茶饮:如百合麦冬茶(百合、麦冬各6克,泡水饮用,缓解肺燥干咳)、雪梨百合茶(雪梨切块、百合10克,煮水饮用,润肺生津)。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