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有什么民俗活动 立冬的三候分别是什么

admin

1. 迎冬仪式:古代立冬是“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一,属重要节日。据《礼记·月令》记载,天子会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迎冬,回来后赏赐群臣冬衣、抚恤孤寡,以安社稷。民间也有迎冬活动,如准备时令佳品祭祀祖先,祈求来年丰收。

2. 补冬进补:民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谚语,意为忙碌一年后,需在立冬这天以美食犒劳自己、抵御寒意。北方多食饺子(因外形似耳朵,寓意“补耳朵”,防冻伤);南方多吃鸡鸭鱼肉、甘蔗(如潮汕“立冬食蔗齿不痛”,认为吃甘蔗可保护牙齿、滋补身体);苏州等地会熬制草根汤(用山白芷根、盐肤木根等与鸡鸭同煮)或膏滋(用红参、桂圆、核桃等制成),以温补气血。

3. 吃饺子:北方立冬的标志性习俗。饺子谐音“交子”,对应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且饺子外形似耳朵,民间认为吃了能防止冬天耳朵受冻。部分地区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俗语。

立冬有什么民俗活动 立冬的三候分别是什么

4. 酿黄酒:绍兴等地的传统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能有效抑制杂菌繁育,使黄酒在长时间低温发酵中形成独特风味,因此绍兴人将立冬到次年立春的酿酒时段称为“冬酿”,祈求来年福祉。

5. 扫疥:河南、江苏、浙江一带的民间习俗。立冬这天,人们用香草、菊花、金银花等煎汤沐浴,以杀死身上的寄生虫(如疥虫),预防冬季皮肤病,确保整个冬天健康。

6. 其他特色活动:云南彝族举办颂牛节,用洋芋、萝卜 *** 牛模型,踏歌起舞歌颂耕牛的辛劳;瑶族举行盘王节(还愿仪式,春天许愿、冬天还愿);藏族酥油花艺人从立冬开始 *** 酥油灯花(将酥油与冰水糅合,染上矿物颜料,用于藏历正月十五酥油花灯节);现代还有冬泳、长跑等健身活动,成为新风尚。

立冬的三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立冬分为三候,生动描述了此时的自然变化:

1. 一候水始冰:气温下降,水面开始凝结成冰,但寒气尚浅,冰层较薄、未完全坚硬。

2. 二候地始冻:土壤中的水分逐渐冻结,土地表层开始变硬,但地下仍有余温,未完全冻透。

3.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指大蛤(蚌类)。立冬后,野鸡等鸟类因寒冷蛰伏或迁徙,海边的大蛤因繁殖增多,古人误以为雉变成了蜃(实则是生物习性与形态的巧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