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作为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过年习俗融合了岭南特色与历史传承,从腊月廿三的“谢灶”开始,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落幕,每一项活动都承载着对“好意头”的追求与对新年的期盼。
1. 谢灶:辞旧迎新的序幕
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官三民四”),广府人家家户户举行“谢灶”仪式,送灶君老爷上天汇报一年善恶。传统做法包括在灶膛放两条甘蔗(寓意“上天梯”)、一个柑桔(象征“吉利”)、两片麦芽糖(糊住灶君嘴巴,防止乱说),并在灶头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这一仪式标志着正式进入年关。
2. 年廿八:洗邋遢
“年廿八,洗邋遢”是广州人辞旧迎新的标志性活动。全家动手大扫除,清扫房屋角落、擦拭家具,寓意扫走一年的晦气与霉运。还要整理年货、贴挥春(春联、福字、门神),将屋子装扮得焕然一新,迎接新年。
3. 开油镬与蒸糕: *** 年味年货
腊月二十四左右,广府人家会“开油镬”(起油锅),炸制煎堆、油角、蛋散、芋虾等年宵食品。“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的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财富的美好期盼。还会蒸制年糕、萝卜糕、马蹄糕、九层糕等,这些糕点谐音“步步高升”,象征新年的事业与生活蒸蒸日上。
4. 行花街:广府独有的“年味盛宴”
“行花街”(逛花市)是广州过年更具代表性的习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市通常从腊月二十八开始,至除夕凌晨结束,涵盖鲜花、年桔、盆栽、工艺品等。广州人素有“行花街,转大运”的说法,认为逛花市能带来好运。常见的年花有桃花(寓意“大展宏图”)、年桔(寓意“大吉大利”)、菊花(寓意“长寿安康”)、蝴蝶兰(寓意“幸福美满”)等;年桔树上挂满红桔与利市封,更添喜庆。
5. 团年饭:阖家团圆的重头戏
除夕夜的团年饭是广府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讲究“齐人”(全家人团聚)。上菜必须成双数,寓意“好事成双”。经典菜式包括:白切鸡(“无鸡不成宴”,寓意“吉祥如意”)、发菜蚝豉(“发财好市”,寓意“财源广进”)、烧肉(“红皮赤壮”,寓意“人丁兴旺”)、鱼(“年年有余”,寓意“富足有余”)、生菜(“生财”,寓意“生意兴隆”)等。吃饭时,长辈会给晚辈派“利市”(红包),传递祝福。
6. 卖懒:儿童的“辞旧仪式”
除夕夜,儿童会提着小灯笼,拿红鸡蛋和茨菇,三五成群到街头巷尾唱“卖懒歌”:“卖懒,卖懒,卖到年卅晚,人懒我唔懒”。这一习俗寓意将孩子的“懒惰”卖掉,来年更加勤快。唱完后,孩子们会将红鸡蛋分给长辈,象征“懒”已卖完。
7. 拜年与逗利市:传递祝福的方式
年初一是“添香吃斋”的日子,新年钟声敲响后,人们会到庙里上“头炷香”,祈求新年平安。中午则煮“罗汉斋”(素菜),寓意“清净平安”。年初二“开年”,已出嫁的女儿携丈夫、子女“返外家”(回娘家),看望父母。家中会准备萝卜糕、马蹄糕、年糕等,寓意“步步高升”。拜年时,大人会给小孩“利市”,说“恭喜发财”;晚辈则会俏皮地说“利是逗来”,增添喜庆氛围。
8. 元宵赏灯:年味的完美收官
正月十五元宵节,广州有“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的习俗。旧时,三元宫会举行“上头炷香”仪式,人们争相祈求好运;乡村宗族祠堂会为新添丁的家庭挂灯,告示族人。如今,各大公园(如越秀公园、天河公园)都会举办大型灯会,造型各异的花灯照亮夜空,猜灯谜、吃汤圆等活动让年味延续至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