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规则:闰年的判定遵循“4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律。具体来说:
① 普通年份(非世纪年,如2024、2028):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24÷4=506,无余数,是闰年;2028÷4=507,无余数,是闰年);
② 世纪年份(如1900、2000):能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400=5,无余数,是闰年;1900÷400=4.75,有余数,不是闰年)。
快速验证技巧:
① 末位是奇数(1、3、5、7、9)的年份一定是平年(如2021、2023);
② 末两位能被4整除的年份(如2024的末两位24÷4=6,无余数)、或与2000的差是4的倍数的年份(如20242000=24,24÷4=6,无余数),通常是闰年。
二、闰月的查询与判断 ***
核心规则:闰月是农历为协调回归年(约365.24天)与朔望月(约29.53天)的差距而增设的月份,无中气的月份即为闰月(中气指二十四节气中的双数节气,如春分、秋分、冬至等)。具体步骤:
① 农历月份以“朔日”(月亮完全看不见的那天)为初一;
② 计算相邻两个朔日之间的天数,若间隔超过30天则为大月(30天),不足30天则为小月(29天);
③ 若某个月份中没有包含任何中气(如某农历月只有立夏到大暑之间的节气,但没有芒种、夏至等中气),则该月为闰月,其名称为前一个农历月的月份数加“闰”字(如闰四月、闰七月)。
规律与对照表:
① 闰月出现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其他月份都可能成为闰月(如闰二月、闰五月、闰九月等);
② “十九年七闰”:每19年中大约有7个闰月,例如1982年(闰四月)、1984年(闰十月)、1987年(闰六月)、2001年(闰四月)、2020年(闰四月)、2023年(闰二月)、2025年(闰六月)等年份均有闰月。
三、实用工具推荐(快速查询)
在线工具:可通过“中国万年历网”“天气在线”等网站,输入年份或日期即可查询该年是否有闰月、闰几月,以及具体的农历与公历日期对应关系;
手机APP:“万年历”“日历通”等APP,能直观显示任意年份的闰月信息,部分APP还支持农历节日、节气查询;
编程实现:若需批量查询,可使用Python(`calendar`模块的`isleap`函数判断闰年,第三方库`chineselunar`获取闰月)、JavaScript(`momentlunar`库)等工具,通过代码自动化获取结果。